本报讯 每年限时完成十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是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昨天在调研市政府实事项目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目标,注重贴近市民需求,注重调动各方资源,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实事项目的托底性、普惠性、导向性、协同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普遍关心的“急、难、愁”问题,切实起到补短板、惠民生、促转型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应勇一行来到黄浦区五里桥社区幼儿托管点,市领导与家长和教职工亲切交流,家长们纷纷为实事项目点赞。应勇说,幼托服务事关孩子们的健康,牵动着家长的心,是社会最柔软的部分。要保质保量完成实事项目,推动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幼托服务,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更多规范化的幼托机构。同时,要加强幼托机构监管,加强人员队伍建设,让孩子们享受更多、更好、更专业的照顾。
杨浦区辽源西路养老院由老厂房改造而成,有150张床位,预计今年投入运营。应勇仔细察看服务设施,对养老院餐厅将向社区老人开放等措施充分肯定。应勇说,市民对养老及为老服务需求迫切,要把老人的事办实办好。今年全市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是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承诺,必须兑现。
公共安全治理是超大型城市面临的一道难题。“微信警务室”是上海警民联动的新探索。应勇来到虹口区欧阳路派出所北郊社区警务室,民警介绍说,通过“微信警务室”可及时获取线索,消除群租、消防等安全隐患,实现群防群治。目前全市这样的微信警务室已达5500个。应勇说,要依托“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推动政府部门工作流程革命性再造,实现“互联网+警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创新,更好地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今年上海要完成中心城区11条路段积水改善工程,基本消除50处道路交通拥堵点。在静安区宝昌路积水改善工程点,市领导察看排水设施改造情况,叮嘱相关部门要坚持高标准建设,消除积水隐患。平型关路广中路路段拥堵点,采取拆除分隔带、设置单行道和优化标志标线等措施后,交通流量明显增加。应勇说,维护交通有序通畅,必须持续破解堵点,通过工程改造、科学管理,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为方便环卫工人、快递员、协管员、送餐员、交警辅警等户外职工休息用餐,今年全市新增1003个“爱心接力站”。市领导走进静安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爱心接力站”,与正在休息的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亲切交谈。应勇说,要通过政府主导,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广泛调动社会资源,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参加相关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