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听策展人讲芝加哥美术馆镇馆之宝
~~~听策展人讲芝加哥美术馆镇馆之宝
~~~听策展人讲芝加哥美术馆镇馆之宝
     
2018年09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人海中感受孤独
听策展人讲芝加哥美术馆镇馆之宝
乐梦融
  上海博物馆在2018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一场引进展览《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明天起将对外开放。包括爱德华·霍普《夜游者》(见下图)在内的80件名作,绝大多数作品都是首次出现在亚洲。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馆藏今年在芝加哥引起轰动,作为北美第二大艺术博物馆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投桃报李,将他们的“镇馆之宝”带到了上海。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美国艺术专家莎拉·凯莉·厄勒女士担任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莎拉偏爱的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享受了明星待遇,作品出现在展览尾部,策展人在这件长152厘米高84厘米的“宽屏”画框前,摆放上了一条长凳,供中国观众坐下慢慢欣赏。只不过,霍普所言的“可能不知不觉地描绘出了一座大城市的孤独”,不知中国观众在今日是否会产生同感?

  昨天下午,莎拉为记者讲述了画作的创作背景。这件作品创作于二战期间的1942年,当时因为战争关系,城市商业并不景气,霍普本人常常游荡在街道上。在主画面里的餐厅和观众隔着距离,观众能够看见却无法进入他们的环境。这件作品特殊的构图、冷暖色的处理,在大半个世纪里,确实让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艺术家捕捉到了都市生活里茫茫人海中的孤独感。尽管后来霍普并不承认自己在刻意追求什么画面的孤立感,他享受着“夜游”带去的快乐。

  这件作品和之前看到的美国19世纪的风俗画完全不同。风俗画非常确定地讲了一个故事,而这件作品里的叙述是暧昧的,霍普让观众感到自己好像是画面中的一员,摆脱不了,又身处其外的矛盾感。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用当时一件女性艺术家的非著名作品,从作者霍普手上直接换来了这件经典之作。谈到这笔“交易”时莎拉爽朗地笑了:“这实在是非常划算。”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4版:广告
   第ZF01版:中缝4-21
在人海中感受孤独
探索艺教新边界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广告A15在人海中感受孤独 2018-09-27 2 2018年09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