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刘玉璐
明明没有维修,费用却已扣除,报修单上竟还冒出已去世十年业主的姓氏,闵行区梅陇镇望族苑的业主们陆续发现自家维修资金被莫名扣款。
今年5月起,望族苑的四百多位业主向业委会、物业提出知情权诉求,大家希望能够为小区“养老钱”到底是否“缩水”讨个说法。可查证过程一波三折,僵持近5个月,矛盾越积越大。
无独有偶,望族苑周边的上海春城、上海阳城等多个小区都在各自的微信公号上发出相似的维权呼声。谁能为居民们“主持公道”,谁来为居民驱散笼罩在美丽家园的不信任“乌云”?
1
维修资金去哪了?
维修资金也被称作房屋“养老金”,由业主缴纳,专项用于物业区域内共用部位、设施的维修、添置等。望族苑的维修资金,包括购房款中的一定比例、近年公共收益补充及银行利息等,总额在1700万左右。今年上半年,小区维修资金账户显示已支取出45万元。4月,望族苑业主沈女士偶然登录上海市住宅物业网,却发现自己的账户中上月被扣除了400多元。“没有报修、维修,也没有被通知小区公共部位的维修,这笔钱到底花在了哪?”和邻居们闲聊时说起心中疑惑,大家各自上网一查却发现都有不同程度的未知扣款,从几百到几千,这一笔笔“小钱”背后却生出越来越大的疑团。
业主们向业委会、物业提出,希望核对账单细目了解实情,查证过程发现不少问题——业主秦阿姨看着已实施维修工程的流程单就来气:“根本没来修过,那个漏水的破洞还在天花板上吊着!”13号楼一位业主还有个荒诞的发现:业主签字栏仅有的一个“张”字非自家业主姓氏,“难道是我的外公?可是他已经过世十年了!”还有业主提出个别车库施工有夸大面积之嫌。
在部分业主的坚持投诉下,梅陇镇房管办核查后发现物业公司确实存在违规使用维修资金、拆分工程等,施工项目还存在“未做先付”的情况,因此发出整改通知书,并且清退钱款。“难道小偷被抓住,返还钱财就等于没发生过?”“到底是不是蓄意夸大工程?已经发现的多个虚构工程和伪造业主签名怎么处理?”居民们对房办处理结果并不满意,提交房产证和身份证决心维权的业主已有近400户。
2
矛盾激化为哪般?
业委会认为业主们并不理性,甚至过度维权。业委会针对业主诉求,6月1日做好了查询账目登记表,业主登记后,隔天就可查询自家维修资金使用情况。但业主却再次提出质疑,不满隔天才能查询。
业委会也很无奈,“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原本平时见到都会互相问声好,如今门对门的邻居对立了,招呼都不打了,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毛女士做了十几年的业主代表,邻里僵局令她痛心——大家都很爱自己的小区,希望通过合理、合法、公平、公开的方式调查真相,解决邻里矛盾,还安逸环境安居乐业。“业主想知道自己的账,但也不能给热心为社区工作的业主随便带上‘坏帽子’。”
维权业主和业委会有矛盾,也有共同的诉求——希望居委、房办能够更有作为,为业主们打破僵局,秉公处理,化解矛盾。业委会几次向望族苑小区党支部、梅陇镇社区管理中心、梅陇镇房办和梅陇镇镇政府发出请求函,“强烈要求”上级派工作组开展调查、澄清事实、对全体业主有所交代。“至今没有收到答复。有关部门确实做了一些沟通工作,但力度远远不够。”一位老业主代表失望地说。
在望族苑居委会和梅陇镇房办、梅陇镇社区事务管理服务中心等参与的协调会上,维权业主先后4次恳请居委和房办邀请业委会参与沟通会,却得到4次“集体沉默”。直到第5次恳请,居委会和房办相关负责人才起身叩响会议室对面业委会办公室的大门。当天维权业主一直等到深夜10点,没能等到业委会成员的出席。类似低效的沟通协调会已经开了不下20次,但维权居民觉得从未获得居委或房办的积极支持,互相推诿或集体沉默的态度已经令大家的心绪无法平静。
3
新规能否解困境?
居委和房办也有尴尬之处。居委会认为根据现行规定,应由业委会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来应对业主诉求,对已成对立僵局的业委会,自己也“没有权利”;房办则提出,对物业的监督工作仅有“过程监督”的权责,并不具备例如判断工程是否虚假等问题的鉴定能力。
记者获悉,日前梅陇镇已成立望族苑工作调查组,由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专门参与协调工作。在最近一次协调会上,工作组邀请到业委会和维权业主同时参会。针对小区已有超过20%业主提出召开临时业主大会的诉求,梅陇镇房办在会上明确向业主们表示,根据相关法规,临时业主大会召开条件已成熟,建议召开临时业主大会的告知函会发到业委会。但业委会仍坚持作出“不同意”的答复,并将答复函张贴在小区公告栏。
截至目前,望族苑业主们未能走出困境,而相似的情况在上海很多小区正在或曾经发生,仅梅陇镇就还有上海春城、上海阳城等多个小区也正在维权。“由于使用和监管都有现实困难,社区矛盾主要集中在维修资金的问题上。当前对业委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都不够,因此尽管业委会核心成员付出更多时间和心力成本,却往往得不到业主认可。”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刘长喜副教授说,“换届的方式其实也未必真正解决问题,如果依然没有很好的考核与激励,业委会工作做得好与坏全靠业委会成员个体的良心和能力,这始终是一个困境。”
僵局能否打破?八月,《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修正案(草案)》完成社会广泛意见征集,这部即将出台的新规或将为业主们“解困”。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孙维飞认为《修正案(草案)》完成了“补缺位”和“明确分工”的工作。“以往规定模糊不清,因此纠纷产生时,居委会、房管办互相推诿。新规围绕业主、业委会、居委会和房管办为核心,在以往的规定上进行细化和补缺,明确街道和房管部门的分工,权责更清晰了。”孙维飞说,“许多矛盾也体现出业委会公信力不足,此次新规也做了修正,目的就是要增强业委会的公信力。”
北京观稻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木华说,“新规的立法意图非常明显,明确了基层房办作为主管部门,而且再次强调了业委会成员与物业不得有利害关系,再次细化对物业监管的强制规范措施。”新规中的一些细节更令同样作为业委会主任的陈律师感到振奋,“目前有些小区公共收益对维修资金的补充情况很不理想,导致业主与物业关系对立。修正后要求公共收益按季度补充专项维修资金,而且明确补充比例应当高于50%,这样一来小区业主利益和物业利益就有了共同性,弱化了利益冲突,可以促使各方提高小区服务品质,促进小区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新规出台后将更有强制力。”
4
创新自治怎突破?
目前梅陇镇房管办承诺改善态度应对业主诉求,将梳理汇总居民疑问并会同相关部门逐一核实,以审计工作积极回应业主期盼,并酝酿拟定方案,通过业主大会授权,实施维修资金第三方代理记账,实现维修资金使用的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
实际上,一些基层单位已开始尝试通过创新方式解决社区矛盾。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积极探索通过配套公示制的听证会、能进行民主恳谈的协调会和能时限监督合议的评议会,不仅为居民创建发声渠道,引导居民有序参与自治事务,许多矛盾和问题都被解决在了萌芽状态。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探索在业委会中增设执行秘书岗位,在居委会中选派一名非属地优秀社工,在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和实践锻炼后,经业委会同意开展工作,逐步实现业委会专业、规范、有效地运作。
社区“绣花针”似的精细化城市管理创新,是迈出了积极一步,是居民解决矛盾、改善生活的迫切需要,更是社区自治水平提升的依托。
记者手记
共建美丽家园
业委会成员和维权业主同是小区业主,面对僵局,需要由公平、公正的“第三方”主持公道,依法、依规推进工作,化解矛盾。采访过程中,记者体会到一些人的委屈,也见到一些人的无能,但无论什么立场、什么情绪,唯有由始至终的透明、公正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保障。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主们对于自己权益保护的意识更强,对小区服务的要求更细更高,无论是物业、业委会还是基层单位,原来相对粗放、不专业的服务方式已明显无法令居民满意。新规即将出台,或许将为几方的工作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支撑,但法规仅是原则和底线。新的矛盾、新的需求更应迎来创新的精细治理,而精细的背后,考验的是一份真正为居民业主着想的心思。唯有这份心思在,才有精细的有效和周到,美丽家园才真的能够实现家美人和。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