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家书橱
陆其国
  陆其国  

  四十多年前我刚工作时,单位在汉口路上,出大门穿过对面弄堂就是福州路,抬头可见上海旧书店、古籍书店;出后门则是九江路,穿过弄堂一拐弯,走不几步就是南京东路新华书店。如此“优越”的购书环境,于我真可用“老鼠跌进米缸里”来形容。尽管当时我工资少,但毕竟有了零花钱买书淘书。那时候新书、旧书价都不高。

  随着我马齿徒长,工龄增加,用来买书淘书的钱自然水涨船高,我的书也就越来越多,以至于后来每次看到我喜滋滋买书回家,母亲总要提醒我,儿子,你不能把钱都用来买书,你要存些钱,以后总要结婚成家。眼见书越买越多,母亲又开始告诫我,家里摊得到处都是书,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母亲的告诫对于我们家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问题。当时我们家居住面积才19平方米,奶奶还在世,加上父母弟妹和我共7人,平均每人不到3平方米;再徒添我那些只进不出,不断叠加的书,真可说是书满为患。正是在那种窘迫的境况下,邻居汪阿姨及时向我施予援手,将他们家那只大碗橱,妙变成“书橱”来到我家。我们家那一带是上海老式里弄,我家住二楼,最高四楼,汪阿姨家就住四楼。汪阿姨有一儿一女,他们小我几岁,他们觉得我们家热闹,经常下楼来我家玩;我和弟妹也会去他们家玩。汪阿姨家那只碗橱上端玻璃移拉门,常常被我们拉来拉去玩耍,比谁用手拨得轻,门却滑得远,当然,这样玩肯定是趁大人不在的时候。

  我们渐渐长大,自然不会再这样顽皮,各自的兴趣也早已换了内容,比如我开始酷爱读书。有一天,我对汪阿姨的儿子开玩笑道,你们家那只碗橱卖给我做“书橱”就好了,贴墙放,容量大,又不占地方。我当时兴之所至随口一说,过后也就忘了。不料几天后,汪阿姨在楼梯口看到我,把我叫住了。汪阿姨说,你想要我们家那只碗橱,用来当“书橱”?我一时不知汪阿姨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赶紧纠正道,我是说——买。汪阿姨噗哧一下笑了,接着说道,买什么呀买,一只旧碗橱,你真觉得可以当“书橱”,搬去就是了。汪阿姨是认真说这话的,我当天就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我母亲觉得这只碗橱确实不怎么占地方,而且可以放不少书。不过从来不爱占人便宜的母亲说,不能白拿人家汪阿姨的东西,你要的话也要付钱。汪阿姨平时和我们家关系不错,她本不想要钱,但见我母亲态度坚决,只好同意。她说,随便给就行了。

  汪阿姨可以说“随便给”,我母亲可不会让我“随便给”。结果还是请了旧货商店(那时也叫“寄卖商店”)的一位估价师上门估价,此事才尘埃落定。当时是谁去请的估价师,我已记不得了,只记得那位估价师一会戴上眼镜,一会摘下眼镜,围着那只碗橱上下里外仔细地瞧,仿佛在鉴别文物的真假,他还真以为只要他估出合适的价,我们就会把它送去寄卖商店。

  我感激汪阿姨一家对我的成全,也让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后来随着岁月流逝,社会发展,尤其是我成家后几经搬迁,书橱早已鸟枪换炮,原先那只“书橱”也早就送人。但那只“书橱”对我的“润泽”,却一直留在我的美好记忆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8版:郊野大地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话题/文体汇
   第A15版:夜上海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20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乐活年华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博物馆的独家记忆
拜访金冲及先生
天高任鸟飞
我家书橱
假日小憩(油画)
从小众中来,到大众中去
新民晚报夜光杯A16我家书橱 2019-05-18 2 2019年05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