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沪郊大地“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沪郊大地“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沪郊大地“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沪郊大地“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05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非遗文脉
留住乡愁匠心
沪郊大地“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范洁 宋宁华
市民体验手绘和烧制搪瓷制品 江桥镇 供图
  一匹匹手工纺织的土布,支撑起新场人的衣着体面;一件件搪瓷用品,承载着江桥人的日常记忆。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乡村独特的文化记忆。近年来,沪郊大地一系列生动的非遗保护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嘉定江桥 | 百年搪瓷迎新生

  小到搪瓷徽章,大到搪瓷浴缸,千余件各具特色的搪瓷物件唤起时代记忆,焕发创新活力。日前,位于嘉定江桥镇的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被授予“嘉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搪瓷,是父母结婚时那个大红喜字的脸盆,是书桌上印着毛主席语录的茶缸,是盛满一道道家常小菜的碗盘。搪瓷叮叮当当的碰撞,是生活最美的旋律。”曾经,搪瓷是市民最熟悉的“生活伴侣”,一度达到“家家有,人人用”的程度,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不锈钢制品进入市场,搪瓷逐渐淡出生活。2002年9月,上海最后一家搪瓷厂久新搪瓷厂关闭。

  2016年底,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在八分园开幕,百盘、百盆、百壶、百杯、百锅,浓缩了中国搪瓷工业的发展史,全方位展示不同时代搪瓷人的奋斗传统和时代精神。去年,展馆被中国搪瓷工业协会授予“行业特殊贡献奖”。从手绘搪瓷杯,到烧制搪瓷品,近年展览馆以搪瓷为载体,开展实学和体验活动,将手工制作与工艺美术有机结合,邀请市民参与DIY互动。此次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展览馆将为青少年学生、社会团体、艺术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

  “搪瓷制品不再是快消品,每件作品背后都是极其细致的匠人精神,而充满艺术元素的作品也深受年轻人喜爱。”馆长谢党伟曾任久新搪瓷厂厂长,他希望用搪瓷讲好中国故事,宏扬匠人精神,通过传承和创新让老物件变成新品牌。

  首席记者 范洁 

  浦东新场 | 唤醒土布的“春天”

  近日,“文创,点亮新生活”2019新场古镇文化体验季系列活动之“遇见·土布”非遗+乡创体验活动在新南村举行。

  新南村作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近年来积极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新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此次新南村以非遗(土布)为文化特色,精心设计了土布手作、土布印迹、土布纺织、土布文创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在零距离了解土布魅力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新时代乡村的美丽风貌。新南乡创中心内,展出了各种新奇又独特的土布制品,许多年轻人对土布制作的文创产品爱不释手;家门口文化服务站里,土布香囊制作热火朝天;活动现场,身着土布的村民们现场编织,娴熟的手法引来阵阵喝彩。

  浦东土布工艺繁多,织工精细。从棉花种植到成布,要经过轧、弹、干、纺、过、染、浆等十余道工序。浦东土布纺织技术作为新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历史十分悠久。就以浦东及新场地区而言,其植棉工艺、纺织技能的流传,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几个世纪以来,浦东土布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穿问题,给老百姓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和美的享受,颇具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8版:郊野大地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话题/文体汇
   第A15版:夜上海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20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乐活年华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传承非遗文脉 留住乡愁匠心
虾塘边拾童趣 果园里觅乡愁
“古法”早熟西瓜面市 脆甜黄瓤引市民尝鲜
宝山垃圾分类吉祥物“洁宝”亮相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8传承非遗文脉
留住乡愁匠心
2019-05-18 2 2019年05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