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受欢迎的盲人都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视障人士2011级大专班“爱心飞扬社”,这个班的班长、社团骨干,是55岁的谢平静,他也是闸北区宝山路街道陆丰居委会的助残员。
双手柔韧而有力,说话沉稳风趣,心又细,这是谢平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由于20多岁时患上了青光眼,他的双眼只剩下一点光感。随着视力逐渐恶化,一心想要自力更生的谢平静开始自学气功和针灸按摩,掌握了初步的按摩技术,随后又取得了高级保健按摩师的国家职业资格,掌握了一套“绝活”。由于他还会点英文,不少高级会所争相高薪聘请这位“老师傅”。
尝试过后,老谢发现自己志不在此,他说:“盲人要改善工作境遇,必须自我提升。”抱定着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2009年,老谢和其他10位盲人共同倡议,希望提升盲人按摩师的学历、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这一倡议得到了残联、上海中医大的支持。
2010年,36名视障人士通过成人高考,成为上海中医大第一届盲人大专班学员,他们是本市第一批具有大专学历的视障针灸推拿高级人才。上海市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负责70%的学费,针灸推拿学院则配置了一流师资。
除了周一、周四到校上课外,谢平静平时都在居委会上班。走访残疾家庭、代办残疾证、落实就业、体检康复、传授按摩推拿方法,乃至为残疾人劳动维权,老谢亦文亦武,“以残助残”的小故事数不胜数。一年夏天,精神残疾人娟娟病情发作,严重影响到邻居的生活,需要强制入院治疗。谢平静一路护送时,被娟娟拳打脚踢,但他就是不防守,回到家才发现身上有一块块乌青。肢体残疾人小郭家门口的小马路整修,需请人将轮椅车抬到马路旁才可以出行。谢平静自己购买2包水泥和5包黄沙,请人为小郭铺了一条外出通道。
“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要用深情和耐心去化解他们的伤痛。”这是老谢写在工作手册扉页上的自勉话语。
本报记者 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