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陈为钢入围上海市“十佳检察官”候选人行列。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听他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断案故事。
人不在现场“黑老大”仍然伏法
说起陈为钢,不能不说他经手的那些疑难大案。这与二分院管辖案件的法定范围有关,也与他善办疑难案件相关。
在轰动一时的“5·22长寿路枪击案”中,“黑老大”刘筱华在枪杀案发生时并未到场,通常看来可能无罪。案发后第一时间,陈为钢带领专案组提前介入。从既有的涉枪涉毒事实入手,陈为钢发现刘筱华幕后组织多人形成犯罪集团的线索,提出刘应为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并深入研判案情、引导侦查取证。
由于大量犯罪事实涉及人员众多,且发生时间间隔较长,给侦查人员查找证据带来很大难度。每名涉案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抵赖:有的称没有贩卖过毒品,有的称在枪击案中没有动过手,而刘筱华则对自己指挥手下制造“5·22长寿路枪击案”予以否认,称与他无关——他既没有到现场,也没有给手下打过电话或有过其他任何指挥行为。
此案的庭审持续了整整两天,陈为钢与同事先讯问认罪被告人,单刀直入,固定证据,再着重围绕犯罪集团的基本特征向刘筱华发问:人数较多且重要成员固定;经常纠集人员从事刑事犯罪活动;有预谋地实施多种犯罪;有明显的首要分子……这些特征一一对应。而后他们通过组合证据,举证说明刘筱华平时一贯要手下带着自制的枪支做违法勾当,这次又要求把对方某人“带回来”。真相渐渐清晰。
最终,法院以故意杀人罪、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罪、贩卖运输毒品罪等,判处刘筱华等3人死刑。
多年来,陈为钢先后直接办理了杀害著名作家戴厚英姑侄的陶锋抢劫杀人案、“5·20”天通庵路流氓案、备受关注的黄元林绑架儿童案、全国首例被判处死刑的陈焕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申城巨骗黄奎元诈骗案、原上海市工商房屋建设公司总经理喻庆铨受贿案和波及全国十五省市的先利公司张永斌等人集资诈骗案等重大疑难案件。
拧松螺丝钉变成定案关键证据
陈为钢善于从细节中寻找案件的突破口。一颗“拧松的螺丝钉”,就成为一起杀妻案的关键证据。
犯罪嫌疑人刘允对妻子不能生育一事一直耿耿于怀,尤其是人到中年遇上年轻美貌的小丽之后。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上天对我真是不公平,在可以选择的时候无法选择,在不能选择的时候却让我面对心爱的漂亮姑娘!”恶念之下,他竟然将妻子电击致死,之后将其送往医院并报了案。
在第一次讯问中,刘交代了电击妻子的事实,但后来却全盘否认,并直指公安机关在审讯时对其刑讯逼供,这才让他迫不得已乱说的。
没有新的直接证据,案件一度陷入僵局。陈为钢一遍遍翻阅案卷,发现第一次笔录中刘允提到:“在作案2天前,我将电源拖线板上的螺丝拧松,方便电击。”陈为钢灵光一闪,赶紧向公安部门询问拖线板的去向。幸运的是,仔细的公安民警案发时即将拖线板封存,之后从未动过。打开封存的胶带,拖线板的螺丝钉赫然是被拧松了的!证据相互印证,足够说明公安机关并未逼供。结合刘有作案动机和时间、案发现场无第三者进入等证据,最终,刘允以故意杀人罪被严惩。
国画中烫痕小细节形成证据链
良医治未病。办案并非终点,检察官难在重大疑难案件究竟怎么认定罪与非罪?如何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据到什么程度可以相互印证犯罪事实?陈为钢一直在思索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
陈为钢记得一个数年前的典型受贿案例。行贿人王某交代,自己曾去被告人方某家送过5万元现金。但被告人方某极力否认受贿,并辩称王某从未去过他家。在“一对一”的情况下,通常很难证明受贿事实。
行贿人王某进一步交代何时去了方家,并看见他家挂有一幅山水画,画的右下角有香烟烫过的痕迹。这个细节得到了现场照片的证实。与此同时,检察官查明被告人在此之后银行账户恰有5万元进账,被告人方某又确为行贿人谋取了利益。“这样,原本看似不相关的情节就初步形成了证据链,放大了证明效力。”陈为钢说。
在办案实践中如何使用证据链?陈为钢想到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变成可以参照的工作方法,给同事们更多启发。因为可以相互印证的证据并不总是能找到,证据不足不怎么办?这就需要合理心证的帮助,而心证亦要用法律去规制。这样,陈为钢提出了“链集印证、合理心证、科学法证”三证合一的学说,并在办案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