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轶认为,货币条件变化、人口结构变化、改革诉求、地缘政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等不确定性因素集中在较短的时间窗口冲击国内市场。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意味经济增长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并且意味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并非易事。目前处于全球化经济的低潮期,中国经济不得不在一个预期复杂、充满变化、全球经济弱增长的大环境中进行转型发展。因此这一轮政策的作用效果不应被高估,整体宏观基本面依然有利于债券市场。除了国内的经济环境,海外环境同样对债市有利。目前出于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会过于迅速的做出改变,疲弱的经济增长和海外市场事件风险可能继续压制风险资产的表现,经济下行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动力,而通胀的快速回落也为降息提供了可能,因此经济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处于低利率环境。从而有利于债券市场维持相对强势。
在债市慢牛行情有望延续的前提下,面对未来的债市机会,该如何把握?李轶认为,经济下行货币宽松,后期信用利差将回落,看好低等级信用债的投资机会。目前,信用债绝对收益水平仍可观,一般情况下5年期AA-信用利差在150-250BP之间,而目前信用利差仍有近350BP。同时,在资金利率维持较低、刺激经济复苏的环境下,企业融资环境明显宽松,信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违约风险也相对降低。
李轶进一步表示,除了对信用债机会的重点关注,在未来管理大摩收益这样一只投资策略与投资品种多元化的产品时,将灵活应用国债、央票、金融债、信用债、中期票据、可转债、短期融资券等多样投资工具,争取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获取回报。同时,还将深入挖掘净价收益、息票收入、息差收益等债券收益来源,以及面对未来市场转向,大类资产风险转移时,兼顾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力争全方位获取投资收益。
萧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