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山位于德国著名的莱茵河畔,公元8世纪时,出征途中的查理曼大帝发现此地阳光明媚气候温润,便命令一部分士兵留在这片良田上种植葡萄,而这批留下来的士兵便成了约翰山最早的酒农。
其实查理曼大帝发现莱茵河畔的这片良田时,这里并不叫约翰山。1130年,圣·本笃教会的修士在良田边建了一个奉献给圣·约翰的修道院,从这时起这片莱茵河畔的葡萄园,才开始有了约翰山之名。约翰山不仅是个得天独后的生长葡萄的地方,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宗教的圣地,它还是许多作家、艺术家心中的情感聚集地……
比如德国著名作家亨利希·曼,在70岁那年写的散文《童年杂记》中,深情地回忆了心中的约翰山:“那是我7岁那年的一个秋天的下午,约翰山就好像被夕阳裹着一样,满山遍野的葡萄已结熟了,那一串串葡萄和斑斓的葡萄叶子就如同火苗在跳窜着……我是跟妈妈一起去采摘的,妈妈满手都沾着红色的葡萄汁,她趁我不注意,拿手在我脸上抹了一下,我的脸就像是约翰山的晚霞,也像约翰山爆开了汁的葡萄……”
1810年,贝多芬为歌德的《埃格蒙特》谱写了音乐。随后贝多芬给歌德写了一封信,信中倾诉了他对歌德的景仰之情并希望听取歌德对《埃格蒙特》音乐的意见。不久,贝多芬收到了歌德的回信,信中除了表示希望能尽快在魏玛上演《埃格蒙特》这部音乐剧外,还邀请贝多芬“在第二年的夏天,来一个叫约翰山的葡萄园度假,并且品赏葡萄园里的迟摘甜酒和清新的起泡酒……”
1812年夏天,歌德和贝多芬两人在约翰山住了整整一周,写诗作曲品酒……也就是在这次会面后,歌德给妻子写信,讲述了贝多芬给他的印象:“在我见过的艺术家当中,没有谁比他更专注、更有毅力和更诚挚可亲的了……”
如今在约翰山的葡萄酒纪念馆里,还留着当年歌德和贝多芬的题诗和曲谱。歌德的题诗是:“这里的每一粒葡萄都给人幻想”,而贝多芬则给约翰山堡留下了一小节他的《田园交响曲》的曲谱。
与歌德同时代的另一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海涅,也是约翰山的老朋友。他为约翰山写的那句著名的诗:“如果山能搬走,我一定去搬约翰山……”竟让许多不喝酒的人也爱上了约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