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晨练老人与垃圾相伴
2007年,“夏令热线”接到市民王老伯的电话,长风公园1号门附近原本有块空地供老人锻炼休息,现在却成了公园的“垃圾场”:枯枝烂叶占了将近一半的空地,两个大型垃圾桶成了“摆设”,垃圾桶外面蚊蝇乱舞,连休息用的长椅也被枯枝盖掉。老人心痛地说:“希望把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桶里,枯枝堆放整齐点,并且及时来清理掉,让我们这些退了休的老人不要大清早就与垃圾为伍。”
【现场探访】“问题区域”清理干净
时隔5年,记者再次探访长风公园。站在长风公园1号门口,记者环顾四周,发现沿街店铺规划合理,对面绿树成荫,并有白色栅栏围成一圈,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王老伯反映的问题已不复存在。
长风公园门口的一位保安解释,马路对面一片树木茂盛的地方就是之前市民反映的“问题区域”。“夏令热线”报道后,当时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改善了这个地区“脏乱差”的状况。原先空地上堆出的“垃圾场”已经在两年前全部清理干净。如今,原本的空地上栽种绿树红花,与长风公园门口的绿化相映成趣。
【热线追踪】新问题还需新对策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无处堆放以及生活垃圾乱扔的问题已经退居次要位置。建筑垃圾、大件易燃垃圾数量的增多和如何合理处理生活垃圾成为了新时代的新问题。
今年的“夏令热线”,家住霍山路的吴女士反映小区入口的弄堂里有居民堆积了三四米高的大件垃圾,其中不乏沙发,衣柜和床板。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轨交4号线临平路出口。有居民来电反映,该处路段有一个垃圾压缩站,压缩站内堆积着大量废弃物品,其中就包括沙发和椅子。
如今,家具更换频繁,旧家具如何处理便成了一大难题。早些年许多人喜欢将不用的家具送给亲戚朋友,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家具已经“送都没人要”;收废品的也觉得回收家具“费力又不赚”,废旧家具由此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如何合理处置垃圾,也是让居民头疼的新问题。7月31日,家住奉贤的张先生反映,浦江花园有人焚烧垃圾和废弃电缆线,周边空气质量下降。奉城镇的楚先生也反映附近环卫工人在清理垃圾时,选择先将一些轻便的饭盒及袋子焚烧处理,楚先生家窗口整日烟雾缭绕,连窗都不能开。
虽然垃圾焚烧处理法是许多国家和城市处理垃圾的一种主要方法,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使用专业的垃圾焚烧炉,并配有良好的烟尘净化设置。市民自行焚烧生活垃圾,烟气中的二恶英是一种剧毒致癌物,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本届“夏令热线”中,也有市民反映,垃圾桶设置不合理、清运环节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等问题。不少市民建议,实行垃圾分类,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外,对市民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
本报记者 叶薇 志愿者 朱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