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浒》这部书
陈思和
▲ 作者儿时的读物:《忠义水浒传》
▲ 下列三张图,是作者儿时的玩具:外祖父自己动手写的一本水浒人物图书,每个人物都配了图片(香烟牌子),并有文字传略说明,还有星宿,为了方便小孩子记忆和阅读,配了动物的画片,那时也就成了作者小时候认图识字书了
▲ 作者的外祖父,上世纪四十年代摄于南京
  ◆陈思和

  【作者简介】

  陈思和  1954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番禺。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1月毕业留校任教。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兼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著作有:《陈思和自选集》《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主编)《巴金图传》(编撰),及《人格的发展——巴金传》《中国新文学整体观》《笔走龙蛇》《鸡鸣风雨》《犬耕集》《谈虎谈兔》《草心集》《海藻集》等

  一

  我以前曾经在一些文章里零星写过《水浒传》在我童年时代的影响,但没有系统梳理过这部书与我成长经历的关系。最近因为电视连续剧的热播,又勾动了我对这个题目的兴趣。也许可以说,《水浒》这部书,是我童年时期的启蒙书。我曾经在谈我出生地上海黄浦区金华路五号的幼年记忆时,记录过《水浒传》对我最初的启蒙——

  外祖父是个旧学底子很好的老人。为了哄我吃饭,他收集了一套画着《水浒》人物的旧香烟牌子,一张张贴在窗下的墙壁上。每天喂饭的时候,就把我安放在窗下,指着墙上的人物用夸张的表情讲故事,讲到高兴处,突然用调羹盛着饭菜,一边往我的嘴里送,一边高声大叫:“快看!黑旋风李逵来了!阿呜!”于是,我就紧张地张开嘴把“李逵”吞下去了。等到我将梁山泊英雄好汉全部吞下肚里,他老人家的任务也完成了。就在这样的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我三岁就成了《水浒》迷,可以把梁山泊一百零八将连绰号带姓名背得滚瓜烂熟,成了外祖父向客人炫耀的一大景观。据说每有客人来访,外祖父会突然朝我大声喊:“霹雳火——”我立刻条件反射似的相应:“秦明!”于是客人大悦,连连称颂我是个天才,将来可以当文学家。我最初的人生理想,大约就是这么树立起来的。不过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现代政治教育里长大的,比较重要的是必须记住黄继光刘胡兰什么的,所以我这点家传的学问,一直到20年以后,毛泽东突然发动全国老百姓研究《水浒》这部书的时候,才给我提供了一个混饭吃的机会——这些事回忆起来还比较模糊,现在之所以能讲得那么清楚,是外祖父后来一再强调的结果,若真说原始的记忆,印象最深的还是在绿色油漆的墙面上贴满了香烟牌子。这在今天上海的家居布置里是不可思议的。

  后来想起来,外祖父一向就有在墙上贴人物画像的爱好。在很小的时候偶尔去外祖父的家住,破旧的墙上糊满了各种年画,其中有一张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将的图画,很大,为了认清里面所有的人物,我常常爬到床上去,仔细地辨认每一个名字。后来就有了香烟牌子和其他人物的画片。有一种玩具,大约类似日本的活动变人形,是一张可以折叠成不同图案的人物画片,正反两面各画了六个人物,上半身和下半身是分开画的,通过不同形式的折叠,人物的两段身子可以有多种的组合。画片上的人物都来自“三国”、“水浒”、“岳传”、“西游”等古代小说,当时这些历史故事都家喻户晓,画片上的人物也不陌生,有点像现在孩子喜欢变形金刚等卡通人物一样。外祖父给我买过许多这样的画片。突然有一天他又生奇想,就把这些画片分别贴到墙上。那时我已经念小学了,住在虹口的新工房里,墙壁是崭新雪白的,贴满了画片显得很不协调。妈妈下班回家,外祖父看她脸上有不悦的表情,就说是为了让我喜欢,因为我要把画片贴在墙上。妈妈对我向来百依百顺,也就摇摇头叹口气,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话。外祖父窃喜,于是就不断调整、增加墙上的人物。他先把《水浒传》人物按照座次排列,大约有宋江、林冲、秦明、石秀、史进、武松、李逵等人,凡是缺的人物,就用别的画片上的人物来代替,比如把《三国演义》画片中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当作智多星吴用,威风凛凛的关羽当作大刀关胜,面色丑陋的庞统当作入云龙公孙胜。又把《岳传》里的大元帅岳飞当作玉麒麟卢俊义,提着双鞭的牛皋当作呼延灼,双枪陆文龙当作董平。这样拼拼凑凑就把三十六天罡星凑齐了,一字形地排在墙壁上。我大开眼界,原来人物也可以假冒的,把最有风度的人物画片凑在一起,组合成一套有声有色的梁山英雄谱。

  二 

  香烟牌子上的水浒人物也是我的最爱。我小时候大约搜集过四五种水浒英雄的香烟牌子,拿来比较各种人物的姿态。挑选出满意的人物形象,拼凑成一套最有功架的水浒人物画集。当时人物画的技法并不高明,最早搜集的那一套香烟牌子,一直保留到我长大以后,其实这套人物画得实在不好,我现在还依稀记得,许多英雄都是赤脚的,动作夸张而古怪。长了几岁后,外祖父为了让我了解这些水浒人物的故事,又把我挑选出来的香烟牌子人物画贴在一本厚厚的旧式账簿里。外祖父还用毛笔在每一页香烟牌子边上详细记载这些人物的天罡地煞和生平故事,一页页地教我阅读。所以,我在没有读《水浒》之前,已经能够熟练地说出一百零八将的所有来历和人物命运故事。外祖父还是很不满意这些画片,他一直念念不忘他以前看到过的一套水浒人物画片,说那套香烟牌子上的人物功架才好呢。他一遍遍地向我描绘每一个人物的姿态,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住了:病关索杨雄醉骂潘巧云、拼命三郎石秀跳楼劫法场、操刀鬼曹正竟在杀一头猪……等等,我的外祖父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向外孙描绘着每一个水浒人物应有的最佳姿态,渐渐地,这些人物的姿态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仿佛是我自己看到过一样。

  居住杨浦的时光,我小学毕业,中学未进,被闲在家里无聊至极,开始阅读《水浒传》——早在小学里我已经拥有了一整套《水浒传》连环画,共21集,从九纹龙史进大闹少华山到梁山泊英雄大聚义,依据的是金圣叹的71回本的故事,由众多画家集体创作,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位画家叫卜孝怀,风格粗犷,人物个性鲜明,画面非常传神。时间相隔了四十来年,每想起童年时期的这部连环画画面还历历在目,宛如眼前,一个个水浒英雄就像是我的老朋友,伴随我整个童年时代。到了十三岁左右,我才正式阅读文字版的《水浒传》,那是一部民国时期印行的71回本,分四册,铅字印本,繁体字密密麻麻,从洪太尉误走妖魔到梁山泊英雄惊噩梦。最后一回据说是金圣叹添加上去的,写卢俊义做了一个噩梦,一百零八将全被抓起来杀头。卢俊义惊醒过来,看到墙上有匾写了四个大字:天下太平。这个结尾现在一般流行的100回或120回《水浒》本子里好像没有。其实当时作为一个小学毕业生,我还没有学力读懂原著,实在是因为对这部书里的故事太熟悉了,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在重温童年记忆。但是,从书里还是读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句子,如武松在十字坡孙二娘煮出来的人肉馒头里吃出了阴毛,宋江和李逵凶狠地千刀万剐黄通判,还有各种各样惨不忍睹的杀人魔法,看得我心惊肉跳——顺便说一句,这次流行的电视连续剧里完全删除了《水浒传》的血腥故事,并且把英雄杀人都表现得顺顺溜溜,不是不慎误杀就是合情合法,或者是死者自己主动撞到刀口上来“碰死”。大约作为公共娱乐的电视剧也只能如此理解古代中国的野蛮生活,但是青少年观众千万不要上当了,以为梁山泊好汉都像八路军新四军一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这时候,我的外祖父担当起最好的辅导教师,他老人家认真辅导我理解《水浒》中各种人情世故,并且渗透了他自己的人生经验。他第一次给我分析宋江与晁盖是两路人,说宋江是枭雄,晁盖是英雄,英雄斗不过枭雄。他分析梁山泊头领之间表面上哥哥喊得亲热,暗地里如何勾心斗角。他举了一个例子:晁盖发兵攻打曾头市,带领的全是他当年劫生辰纲的原班人马,再加上豹子头林冲,凡是宋江上山后招来的人,他一个都不带,结果大败而归,反送了性命。我插嘴问,那么,吴用也是劫生辰纲的七星之一,晁盖为什么没有带他去?外祖父轻轻地说,吴用早就被宋江收买了,晁盖心里很明白,他临死前只说谁活捉史文恭谁就做梁山头领,他不想把大权给宋江和吴用,而是想留给林冲,因为要活捉武艺高强的史文恭大约惟有林冲,尽管宋江会用兵,吴用会用计,但“活捉”总还要靠武艺的。我仔细查了一下《水浒》原著,好像也确实写到是林冲把史文恭的那支箭供在晁盖灵位前,暗示了继承接班的人选,而不是宋江和吴用。外祖父还告诉我一个传说,民间英雄周桐一生收三个徒弟——卢俊义、史文恭和林冲,晚年又收岳飞为徒,所以只有同一师门里的人武艺才旗鼓相当。外祖父还进一步分析说,吴用与宋江使计谋,为了排斥林冲才远道骗来玉麒麟卢俊义,因为卢俊义新上山来,又是个大财主,他上梁山即使活捉史文恭,别人也不会服他做头领,他自己也未必想做头领,而林冲如果做了梁山的头领,情况就不一样了。外祖父说到这里,还装神弄鬼地说,晁盖是个盖啊,宋江是口缸(在沪语里,江和缸同音),盖子揭掉了,缸才能出头啊。

  三

  经外祖父的文本细读,梁山好汉传为美谈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内幕被揭开了,一切都变得十分可怕,难以接受。以前外祖父讲故事,都是按照英雄的单元故事来讲的,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义薄云天,现在连起来看就不是那个滋味了。外祖父对于梁山英雄排座次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始终认为梁山上有两股势力在较量,一股是宋江的势力,另一股先是晁盖后是林冲的势力,所以,宋江在排座次时,特意把晁盖老臣都排了好位置,如把刘唐排在李逵前面,阮氏三兄弟排在张氏兄弟前面,都是为了安抚老臣,但是唯独对林冲不公,偏要把大刀关胜压在他的前面,其实关胜在梁山的功劳远不如林冲。外祖父提醒说,宋江这一手,与当年白衣秀士王伦要引进杨志牵制林冲的用意是一样的——要知道,当时的背景正是“文化大革命”发展到上上下下全在火并,同室操戈你死我活,美其名曰路线斗争。听着外祖父那些冷眼旁观、洞若观火的解读,有时候会搞不清楚他是在讲小说还是在讲现实,令人振聋发聩——果然,后来书本和现实真的叠在一起了,1975年毛泽东突然批《水浒》,大讲宋江如何摒晁盖于一百零八将之外,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搞修正主义。这时候我才回味外祖父所说的一切真是老辣之极,可惜那时候他老人家已经去世好几年了。

  我还是继续阅读,读了71回本的《水浒传》后,外祖父又让我阅读《征四寇》,当时的说法是:《水浒传》作者是兴化施耐庵,而《征四寇》的作者是钱塘罗贯中,所谓征伐“四寇”者,有东北大辽、河北田虎、淮河王庆、江南方腊,写的是梁山泊受招安后奉旨征讨四方,当上了大宋朝廷的鹰犬。《征四寇》以后,外祖父又给我提供了两部旧小说,一部是《荡寇志》,写的是梁山强盗被另外一些鹰犬剿灭的故事,真是风水轮流转;另一部反其道而写之,是《水浒后传》,讲的是梁山英雄的第二代如何重振旗鼓的故事,倒是有一些大快人心的意思。我慢慢地阅读越来越多的旧小说,也熟悉了各种叙事文体的繁体字小说,包括阅读了《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我阅读《红楼梦》的时间还要更晚一些,大约是一两年以后,我在念中学,最初看的是一部旧版的《石头记》,完全没有兴趣,勉强读完就放下忘记了。

  不过我还要补充一下,虽然外祖父的文本细读使我对《水浒》故事有了复杂的认识,但我对这部书的喜爱从未有丝毫改变,直到今天。在杨浦凤凰村闲居的岁月里,我一度被外祖父描绘的水浒人物模样诱惑得神魂颠倒,时时在眼前浮现,经过阅读原著,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一切竟然调动起我的人物绘画兴趣,我自己动手描画起梁山一百零八将的人物。构思来自于外祖父津津有味讲述中的那套香烟牌子,加上我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先是选择连环画里比较好的构图进行描摹,后来渐渐就开始创作。外祖父对我此举大为赞赏,他不仅兴致勃勃帮我裁剪绘画用的白纸,还在旁边不停指点。我的画技实在不怎么样,只是一时心血来潮而已,过了不久就冷落下来,意兴渐渐阑珊。然而外祖父却忍不住技痒起来,他老人家琴棋书画花鸟虫鱼样样都有兴趣,常常自称“三角猫”,但在我眼里是每一样都拿得起来。他耐下心来鼓励我哄我,每天坚持画一个人物,我先打草图,自然画得不理想,然后他亲自修改,一经他的毛笔修补,人物顿时就活了起来。就这样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祖孙俩终于合作了这套一百零八将的水浒人物画集。可惜,我们祖孙俩的娱乐在旁人眼里却成为不可理解的行为,窗外的运动热火朝天,我们却在兴致勃勃地探讨水浒人物。我父亲母亲都不赞成我这样受外祖父的影响,连我舅舅都不以为然。那时我外祖父还教我唱京戏的段子,当然不是样板戏,有一次我躺在沙发上无意间哼出《萧何月下追韩信》,被从北京回来探亲的舅舅听到了,他大声喝断,让我赶快闭嘴。来自北京的人政治觉悟比较高,小舅舅当场就批评外祖父:怎么可以教孩子唱这种“四旧”呢,被外人听见可要闯大祸了!外祖父默然,我知道他老人家对我说许多话都是毫不设防的,但经人提醒,他也后怕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合作画成的水浒人物画集也悄悄丢失了。

  又过了许多许多年——就在前两年,我读了一本研究《水浒》人物绰号的书,竟然无意中发现书里印有一百零八将香烟牌子作为插图,其中人物肖像姿态都是我所熟悉的,似乎在以前的梦中见过一样。我仔细辨认,哦,病关索杨雄醉骂潘巧云、拼命三郎石秀跳楼劫法场、操刀鬼曹正竟在杀一头猪……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我终于找到了外祖父嘴里说得神乎其神、我曾经心向往之的这套水浒人物画像,可是再仔细欣赏了一阵,觉得也不过如此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水浒》这部书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记忆B07《水浒》这部书 2012-11-11 2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