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嘴一言
点醒王濛
提及王濛从商,还要从她今年年初受伤无缘冬奥会后接受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采访说起。
当时除了采访之外,白岩松和王濛聊了很长时间关于未来的设想,白岩松并未明确建议王濛该做什么,而是给她说了几种方向和可能。这使得王濛突然意识到“原来王濛还可以这样”。
那天之后,病床上的王濛彻夜难眠,“想再用运动成绩来证明我自己?那种情况下已经不现实了。什么是运动员的价值?成绩呢,我都拿过了;证明努力和天赋呢,我也不需要了。退役留在中心执教,想过……从政呢,好像不太适合。不退役的话,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在,也许不一定拿冠军,但能起到承上启下的稳定作用……我就想,我能不能既不放弃赛场,又能利用我的品牌优势,做点儿更有意义的事呢?”
6月底,王濛成立了王濛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不过至今为止王濛还没有把成立公司的消息亲口告诉白岩松,她说:“要等厂房什么的都建起来了,一切都稳定了,我才能请他过来。”
请人操盘
还得操心
8000万元的总投资,其中部分资金来自风险投资,另一部分则是王濛个人积蓄。创业的艰难,王濛并非一无所知。
骨折养伤期,让她有了足够时间和经历去摸索。“全是困难。除了钱,什么都缺。都不是我能驾驭得了的。所有环节我都必须亲自去谈,亲自去闯一道道‘关卡’。哪个不是来回折腾好几趟的?有好几次,就差那么一点点,我就想说‘我不干了’。”说到新公司,向来直爽的王濛也显得万分苦恼,虽然请了职业经理人和专业团队为公司操盘,但该操的心她是一分也没落下。
王濛一开始是在家乡七台河的工商局做了公司登记,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在黑龙江省和七台河市工商局的帮助下,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了现在无域名的公司名称。在短道队,王濛的仗义是出了名的。当老板也不忘带上熟人,公司副总裁是刘显伟,也就是2011年打架事件中与王濛一起被国家队开除的队员。
关于公司,王濛的设想有三层:一期与某现有品牌合作,参与服装生产、加工和销售;二期自主研发并生产冰刀、冰鞋等体育器材,为黑龙江省队乃至国家队供货;三期则是配套俱乐部,普及推广短道速滑,最终与国家队接轨。这份商业计划书看来就如她在赛场上那般豪情万丈。
不言退役
再战冬奥
华丽转身,下海经商。不少人以为,冬奥三冠王将就此作别冰场。然而,尽管已经开始从商,但王濛并没有想过退役。在教练李琰与冬管中心续约之后,包括王濛和周洋在内的众多老将也表达了再战一届冬奥会的想法。王濛也亲口证实了自己并未想过退役。
王濛也与冬管中心主任赵英刚进行了一次长谈,她从商的想法得到了体育总局的认可,赵英刚对她说:“你是第一个,我相信你王濛一定能成,为队里做贡献,也给其他运动员带个好头。”
目前在王濛受伤的脚上还裹着厚厚的白棉袜,用以固定的钢板还没有拆除。等到完全康复之后,王濛或许就会回到国家队重新恢复训练。
本报记者 厉苒苒
场外音
老板不好当
对于王濛的创业,冬管中心主任赵英刚将其形容为“石子”,投石问路,以观后效。只不过,这条路非同寻常。成为现役运动员当老板第一人,对于王濛而言,鱼与熊掌,想兼得难度不小。
从运动员到老板,中间横亘的是一条鸿沟,你可以拿姚明的成功经历来说事,但那么多退役运动员选择了经商,有几个能像姚明那样成功?即便是李宁,近年来也在经受商业上的挫折。就在昨天,安踏宣布取代李宁公司,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合作伙伴。长达22年的合作分手,让人对李宁公司的经营现状有了疑问。
老板不好当,现役运动员经商难度就更大了,因为毕竟主业还是运动项目,身在国家队也有相应的责任所在,如何合理分配精力到两个身份上,难度一定不小。王濛现在才起步,要学的东西还多,唯有时间才能检验她这个决定是否明智。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