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在徐汇行政服务中心,“刷脸”能确保人证统一,“快递机器人”代劳送件~~~
在徐汇行政服务中心,“刷脸”能确保人证统一,“快递机器人”代劳送件~~~
在徐汇行政服务中心,“刷脸”能确保人证统一,“快递机器人”代劳送件~~~
在徐汇行政服务中心,“刷脸”能确保人证统一,“快递机器人”代劳送件~~~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徐汇行政服务中心,“刷脸”能确保人证统一,“快递机器人”代劳送件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两翼齐飞
袁玮
  这些天,徐汇行政服务中心的大厅里多了一静一动两个“小伙伴”。

  在大厅里跑来跑去忙碌穿梭的是“快递小哥”机器人——窗口受理的材料需要送到商务中心的邮政快递,原本由窗口工作人员离窗到商务中心人工运送,现在由萌萌的“快递小哥”代劳了。按目前每天20多趟次、每单10分钟计算,“快递小哥”为工作人员省下了200多分钟的离窗时间,相对的,窗口排队时间也减少了4个多小时。

  “文静”的“小伙伴”是台人工智能的刷脸机器,身份证放上去,只需一秒,瞬间即可完成身份认证,确保办事人人证统一。

  大厅“植入”人工智能

  作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的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如今又“植入”了人工智能这张“芯片”,明年中心将打造成“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两翼”示范单位。

  中心主任宋开成说,匹配徐汇区将要建设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区的定位,行政服务中心的“人工智能+”,将会助推审批和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并优化大厅办事流程,提高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目前只具备了“快递小哥”单一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将继续开发远程呼叫、电梯控制、语音交互等功能。国庆节后,提供现场简单咨询政策服务的机器人将在中国公民办证业务中启用。明年还会引进能口头解答问题的机器人,比如办事地点、办事流程等,机器人还可引导办事人去到想去的地方。

  到年底,“刷脸办事”的机器人不仅能甄别“我是我”,连“我”曾经在中心办过什么业务、递交过什么材料,统统可以历史“匹配”,不再需要重复交材料。人脸识别还可“刷”出人的表情情绪,并对排队情况、等候时间实时监测,中心会根据情况对服务做相应调整。远程身份认证也将在年底启动,届时结合全程网上办理系统,可做到足不出户轻松办事。

  “人跑腿”变“数据跑路”

  宋开成告诉记者,今年2月,徐汇区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入围“互联网+政府服务”示范工程的区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加快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形成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完整“链条”。

  “一号申请”,包括了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运行的电子证照库系统,目前中心已采集近2万张电子证照信息。“电子证照好比是企业的‘身份证’,唯一属性的,一旦生成,今后跨部门办理事务、申请各种证照‘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年底将覆盖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委等16个部门,企业不用重复递交材料和循环证明了。”

  前些日子,一家企业要在徐家汇地区开网吧,申请人到综合服务窗口递交材料只跑了一趟。而在过去,办网吧要到公安局和文化局两个点分别办理“上网营业场所合格证”和“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现在两个事项“一窗受理”就可拿齐两证。“我们的综合窗口模式,是将12个部门104项事项归并至6个综合窗口受理,实现一站式服务,今后综合窗口的数量还将增加。”宋开成解释说,综合窗口就是“收发室”,一窗统一收件,我们到后台再“分拣流转”,免得办事人搞不清楚到底到哪个窗口交材料,也免去了来回反复跑。

  “政务互联网+让服务老百姓的通道从传统的办事窗口变成一块小小电子屏幕。”日前,一家甜品店要在田林地区开店,老板陈女士登录行政中心和市工商局网站完成了核名登记,经后台审批通过后,接下来可以办下一步手续了。陈女士说,“过去先要到窗口办理,一旦名称已被别的企业注册,还要到窗口最起码跑3次以上。现在不光节省了时间,而且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可以,太方便了。”

  电子政务打通“壁垒”

  徐汇行政服务中心目前已实现395项审批事项及300项服务事项上网。在入驻中心的440项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事项上网、表格下载、网上填报、网上预约、网上反馈和网上查询的6个100%的基础上,目前已有87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今年年底将增加到107项。

  据统计,通过网上办理,现场等候时间减少三分之一,现场办事人次减少30%,网上服务量增长了10倍。

  “电子政务不是推倒重来,也非简单地把线下工作搬到网上,而是‘架桥开路’,建好立交桥、打通断头路,网上网下打通,对政府工作流程优化再造。”在宋开成看来,看似技术性的信息化工作,其实是与政府系统自身改革直接相关。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各部门流程设置如果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又如何解决职能交叉?“电子政务就是助力打通信息壁垒和‘孤岛’,为企业和市民提供高效、便捷、透明的‘一站式’服务。” 本报记者 袁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100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2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8版:广告/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好吃周刊
   第A3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A32版:广告
60项举措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
十九大代表集中开展履职学习
松江现代有轨电车T2线路调试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两翼齐飞
美国版上海新闻A07“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两翼齐飞 2017-10-12 2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