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史上最艰难”的一次北约峰会于11日-12日在布鲁塞尔召开。表面上,峰会第一天还是取得了“成果”,但是,美国的盟友们还是严阵以待。他们担心,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难以预料的行事风格,不久前G7峰会的不欢而散会再度上演。
不被看好的聚会
盟友的担忧并非没有依据。正如美媒所说,美国总统挑起争端已成为西方的新常态。而特朗普在北约峰会上的“第一枪”,毫不意外地打向被视作欧盟领袖的德国。“德国向俄罗斯买能源,成了俄罗斯的俘虏……”特朗普11日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共进早餐时抱怨,“我们保护德国、法国,所有国家长达数十年,这样的情况不会再继续。”在当天的峰会上,特朗普还要求将北约成员国军费的GDP占比从2%进一步提升至4%。斯托尔滕贝格只好小心回应称,2%指标是成员国已达成的承诺,各国需要从这个目标做起。
没有多少人看好这场年度跨大西洋伙伴聚会。“来者不善”的美国总统在行前已经与盟友大打“口水战”。这种尴尬还体现在民间。美国绿日乐队的经典歌曲“美国白痴”眼下正在传统铁杆盟友英国走红。而即将进行的“特普会”冲淡了对峰会关注度的同时,还增加了难以捉摸的微妙。而有分析认为,赫尔辛基才是特朗普真正想去的地方,因为他在行前“坦率”表示,“在他们之中,普京也许是(谈起来)最轻松的,谁能想到是这样?”
日益加深的裂痕
尽管美欧双方有所交锋,美欧关系基本格局并未根本改变,讨价还价也不过是利弊权衡。斯托尔滕贝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北约领导人认为成员国之间“没有公平分担责任”。目前看来,欧洲要向美国真正说“不”显然需要更多勇气。
不过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反建制”的举措,也让欧洲不得不认真审视未来。特朗普式的“交易外交”正在加深同盟间的裂痕:即使是盟友,交易不成也可随手抛弃;即便不是盟友,只要能交易也能让步。权力地位的不同以及相互依赖的不对称,导致北约内部产生安全困境。既要担心被抛弃,又要担心受牵连,“平衡木”并不好走。此外,在一系列全球事务上的观点分歧也在加深美欧双方对彼此的不信任。
对欧洲人来说,是时候摆脱旧的价值观外交、重新定位自己了。默克尔回应特朗普指责“德国被俄罗斯控制”的言论称,德国奉行独立政策,独立做出决定。这一点,也许俄罗斯人看得更明白。就欧洲和美国的同盟裂痕,克里姆林宫方面表示:“这不是我们的事,而是北约成员国的事。我们对于北约的态度众所周知。该组织是冷战时期和冷战对抗的产物。”
最能体现“朋友”与“猎枪”关系的是——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10日用“推特”警告:“亲爱的美国,珍惜你的盟友们吧,毕竟你的盟友不多了。” 首席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