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都市小区
     
本版列表新闻
~~~——一位老彭浦眼中“家”的巨变
~~~——一位老彭浦眼中“家”的巨变
~~~——一位老彭浦眼中“家”的巨变
~~~——一位老彭浦眼中“家”的巨变
     
2018年07月1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60岁彭浦新村
教我如何不爱她
——一位老彭浦眼中“家”的巨变
江跃中
旧貌
新颜
  “新静安的彭浦新村,道路平整通畅,路边鲜花盛开,行道树修剪整齐,商店招牌崭新,一派新气象,宛如来到一个美丽新城。我暗暗得意,当年选择彭浦新村作为居住地是正确的决定。不是吗?”在沪上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彭浦新村迎来60华诞的日子里,和其差不多同龄的新村老住户卢梁,不禁感慨万分,他说,“历经风霜的彭浦新村,旧貌换新颜,越来越年轻,愈发讨人喜爱了。我也更爱这个美丽的‘家’了。”

  东至岭南路,西到东茭泾河,南临场中路、走马塘,北接共康路和高压线走廊,这块3.81平方公里大小的地方,原先是一片荒芜的田野。上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一批机电工业大厂落户走马塘以南的原彭浦乡地区,并在此建起了彭浦工业区,曾拥有“中国第一台大型天线座、第一台推土机、第一台气动电控冷轧机、第一台水管式工业锅炉”,相对应地,彭浦新村便是创造这些“第一”的工人阶级的集中居住地。

  农田变新村

  在今年63岁的卢梁的记忆里,上世纪70年代初,他去安徽插队,一些插兄插妹住在长江西路的泗塘新村。过年回沪后,他从虹口区家中去插兄家玩,乘坐公交95路。每次车行驶在高高低低的共和新路上,一过铁路桥时,售票员都会说“彭浦新村到了”。“我透过车厢玻璃往外望去,在一片农田中,几幢公房孤零零竖立在农田上。虽是新公房,但路途遥远又是郊外,这是彭浦新村给我最初的形象。”

  那年卢梁的老丈人单位福利分房,他分到一套共和新路4555弄两居室。彭浦新村开始与卢梁正式“扯上了”缘分。他常带着儿子去老丈家去看望,每次去,儿子总是开心得不得了,原来丈人家附近有农田,农田有小鱼、小虫、小蝌蚪可以抓。

  地铁筑通途

  经过不断建设,彭浦新村城区发展到了共和新路西面,高楼也一幢幢矗立起来,再也看不到农田庄稼。紧接着,当时报载地铁一号线要延伸到彭浦新村了。受此消息鼓舞,卢梁和妻子商量后,把当时居住的襄阳南路旧式里弄房卖了,在彭浦新村购了房,决意“扎根”彭浦,“一来与老丈人家可以互相照料,二来看好彭浦新村的未来。”

  果然,彭浦新村的未来越来越好,卢梁如数家珍:“交通便利,有地铁一号线直达,有二级医院市北医院,有三泉公园。各种生活设施应有尽有,这里真是我们老人的宜居之地。”

  驶上快车道

  在7月初彭浦新村街道举办的“砥砺前行六十载 引领彭浦新跨越”主题论坛上,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告诉记者,作为上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新村,彭浦新村至今已经接待过40多个国家共630批外宾的参观访问,是世界了解中国,尤其是了解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一个窗口。近年来,随着街道体制改革的深化,彭浦新村街道更加注重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更加加注重民生保障,在提高城区品质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两区合并以来,彭浦新村的发展更是驶上了快车道。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回顾夏令热线25年特别报道
   第A07版:回顾夏令热线25年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伏尔加之波
   第A18版:伏尔加之波
   第A19版:伏尔加之波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
60岁彭浦新村 教我如何不爱她
28载,为老洋房“养颜”
楼上楼下筹18万 上楼下楼乘新电梯
金婚变离婚
美国版都市小区A0960岁彭浦新村
教我如何不爱她
2018-07-12 2 2018年07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