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创新创业,带领残疾朋友撸起袖子加油干。
给我一片天地,我们互相扶持!
残疾人感恩社会,便民服务队成为杨浦区志愿服务一块品牌。
给我一个平台,我把最绚烂的生命感悟和你分享!
残疾人奋斗自强,事迹报告巡回演讲温暖社区激励人心。
残而有爱,残而有梦,杨浦残疾儿女,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践行人!
改革开放四十年,岁月光华烙印深深;有了娘家三十载,杨浦残疾人奔小康。
改革开放再出发,同程小康在路上;凝心聚力大步迈,2018,要奋斗!”
这段铿锵有力的诗朗诵摘自杨浦区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和杨浦区残疾人代表创作的诗歌《忆残联辉煌发展 奔小康幸福明天》。
在杨浦区机关党工委的演讲比赛上,在杨浦区国际残疾人日主题宣传活动上,掷地有声的配乐诗朗诵寄托着杨浦区4.17万名残疾人的梦想与期盼,承载着他们的幸福与感恩,飞向听众心中,让心潮澎湃,让心田湿润,让心随爱飞。
2018,是奋进的一年。沐浴阳光,大爱杨浦。
2019,全新出发;杨浦残疾人,奋斗在路上!
开拓创新亮点多
杨浦区残疾人事业2018年成果彰显
在社区群众中,由杨浦区在上海首创的轮椅报告团先后几次登台演讲,由身残志坚的残疾人讲述他们不懈追求心中微光的故事;在风景这边独好的杨浦滨江,由残疾人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残健融合快乐行”健康走活动向全社会展示出杨浦残疾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就业援助月专场和小型面试招聘活动以及新型网络就业培训现场,杨浦残疾人积极追求职业转型和岗位升级,加快赶上全社会共同实现小康的步伐……
2018年时近尾声,我们一起迎来一年一度的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回望2018年各项工作,回望“十三五”开局至今,回望30年的杨浦残疾人事业发展历程,杨浦区残疾人倍感喜悦。
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良好氛围
11月27日,在大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伴随着残奥冠军激情洋溢的《红旗飘飘》歌声演绎,杨浦残疾人们喜迎自己的节日——一年一度的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并庆祝11月11日上海肢残人节,杨浦区“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及摄影大赛也同时进行了颁奖。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暨残联成立30周年。今昔对比,杨浦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基本生活和工作就业都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残疾人的文体生活日益丰富和活跃起来。杨浦区残联自2018年下半年起相继组织的“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及摄影比赛深受欢迎,在杨浦区残联官微上发起的投票,短短时间内就积累了逾1万次点击量,体现出杨浦残疾人文化素养不断提升、社区残疾达人不断涌现的可喜局面。
潮起杨浦,爱在阳光下。一场“国际残疾人日”主题宣传活动,就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杨浦残疾人与残疾人大家庭,连接起杨浦残疾人与全社会。走上这座建在人们心中的桥梁,幸福就在不远处。
鼓舞干劲创新残疾人事业好局面
30年来,杨浦残疾人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杨浦残疾人工作者艰苦创业,做好残疾人的坚强后盾。杨浦区残疾人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十五”“十二五”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示范区、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达标区”“残疾人之家”等多项荣誉称号。杨浦区残疾人选手在残奥会、全国特奥会、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特别是,今年以来,紧扣杨浦“三区一基地”建设中心,杨浦区残联坚持聚焦凝聚、服务、引领残疾人,进一步下移重心,夯实基础,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为改善残疾人民生状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今年以来,杨浦区残联聚焦民生,着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有序推进为6500名残疾人提供健康体检、为1000名重残无业人员提供居家养护服务和为2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三项政府实事,完成率分别达103%、109%和100%,共惠及8011人次。2.3万名残疾人领取交通补贴总计1240万余元,1.4万名重度残疾人领取护理补贴2842万余元,3400余名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1171万余元。全区持证残疾人均获赠意外和住院综合保险,大大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2018年中,杨浦区残联还在许多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
在全市率先试点开展对3000名残疾人体质健康测试;创建上海第一个全部由坐在轮椅上的肢体残疾人担任演讲人的杨浦区轮椅报告团;邀请10名社区学校校长及杨浦区属医院团委书记,担任残疾人专门协会的特邀指导员,提升协会内在活力,丰富活动资源。
凝心聚力2019踏上新征程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带着杨浦残疾人的殷殷期盼,杨浦区残疾人工作也将踏上新的征程。
据杨浦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虞军介绍,新的一年,杨浦区残联将坚持以人为本,稳定民生,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继续推出残疾人健康体检和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实事项目,新增残疾人体质健康测试,提升残疾人生命质量。推进爬楼机服务,深化嵌入式社区助残服务,拓展残障人士康健苑建设,增强残疾人体质。
坚持多轮驱动促就业,提高残疾人收入水平。2019年,杨浦将推出“残疾青年创客空间”项目,拓展残疾人“互联网+”居家就业项目,开办网络播音提高班。持续推进杨浦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杨浦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构建全区综合性康复服务平台,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康结合、职业康复和社区康复,基本满足杨浦广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让杨浦残疾人感受到“生活在杨浦,幸福在杨浦”。
社区康健苑,残疾人的第二个“家”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没有床铺,不能住宿,却是69岁的肢体残疾人老严每天都要来“报到”的地方,在这里呆的时间仅次于自己家;这是一个特殊的健身中心:不收费,不能锻炼出马拉松达人或者健美冠军,却实实在在地给老严的身体带来了惊人的变化——曾经依赖轮椅的他,通过在全身垂直律动机上的被动锻炼,已经可以站起来行走数十米距离了。
这里,就是在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支持下,由杨浦区残联与殷行街道联手打造的杨浦区第一家残障人士康健苑。在这个上海市首家能够同时服务老年、中青年、青少年以及残疾人的社区健身房里,每天都有几十名残疾人来这里强身健体,在过去,这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新鲜事。
据介绍,今年5月,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正式开放,其中专门设置120㎡残障人士康健苑,向残疾人免费开放,内有氧心肺练习、等速肌肉力量训练和微循环促进训练等三类器材。走进康健苑,一幅印有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头像的励志标语“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首先映入眼帘,或许,在这里,残疾人可以实现“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的梦想。
残障人士健身,与健全人有很大不同,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被动运动。无论是因脑梗而半身不遂的严先生,还是101岁高龄的陶老太,他们每天都是坐在轮椅上,再把轮椅推上垂直律动机,在上面进行被动的抖动,起到预防和改善肌肉萎缩等多重健身效果。
康健苑开放后深受附近残疾人欢迎,周边街道的残疾人也结伴前来。这一“政府搭台、企业托管”的运营模式,不仅让残疾人得以就近开展日常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照护者负担,也为在杨浦全区推广探索了成功的经验。
杨浦残疾人有了新愿望:
“我要当‘网红’!”
“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石塔白又大……”下课了,低视力残疾人金威依然捧着教材在复习绕口令。让他倍感珍惜的这一培训,是杨浦区残联最近刚开办的“互联网+”网络播音培训班,圆了他几十年未偿的夙愿。更令大家高兴的是,在培训结束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提供培训的喜马拉雅主播学院已计划与杨浦区7名残疾人签约,让他们成为网络播音员。残疾人网络主播培训项目的发起人孔德伟说,残疾人都很喜欢这样的新型职业培训,不少人萌生出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当‘网红’!”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主播和直播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互联网就业的新亮点。近期,杨浦区残联在探索“互联网+”居家就业新模式的基础上,首次尝试与喜马拉雅FM平台合作,在上海开放大学杨浦分校举办两期“互联网+”残疾人网络播音培训班,借助喜马拉雅主播学院的海量教学资源和专业优势,让残疾人学会在网络播音中与社会交流,为网络听众朗读,为自己“代言”。
两期下来,48名杨浦残疾学员集中学习了平台运作、节目包装与推广、声音塑造、软件使用等方面的课程,来自喜马拉雅FM平台、中央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等地的老师讲得深入浅出,让大家听得十分投入。不少人都说:“感觉上课时间过得飞快,特别喜欢这样时髦的新型培训。”
网络主播就业的前景更让大家满怀憧憬。目前,喜马拉雅FM平台已经给其中的近10名佼佼者发派了练习任务,让他们进一步提高播音技巧,待他们技巧和经验日趋成熟后,就会发派有偿内容,让残疾人主播们为听众们讲故事、读诗歌,并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赶海拾贝,通过自己的好声音,获得可观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