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未名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5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妈妈,想为你做做点点什么
董鹏
  4月26日晚,上大BJ107的教室里上的课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精神”。这一次,老师讲的主题是“孝”。讲课之间,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两个视频,一个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田世国,另一个是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孟佩杰。几分钟内,原本有点喧闹的教室就满是泪水的温情气氛。 

  38岁,正值男人的事业巅峰期。可惜,田世国的母亲却罹患尿毒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田用身体做出了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他说“当告诉母亲找到捐赠肾源的时候,她灰暗眼神里流露出对于生命的极度渴望,让他觉得一定要救母亲。是的,母亲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她走”看到此段视频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感动不已。 

  90后孟佩杰的人生真的可谓苦难。不但父母双亡,就连养母也瘫痪在床。从8岁起她就独自撑起家里的一片天,四千多个日子里,她任劳任怨,却也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生活细节。从童稚的年岁到如今的大学,十二年如一日,我们岂能想象她照料养母所要经历的艰辛。当视频播到她骑着单车走在林荫道上时,她清秀的脸庞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既真又善还美。那又该是怎样一种的伟大情怀! 

  这堂课之前,我本来想上讲台说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人格平等,监护与抚养不过是他们的义务”、“真正的古训是父慈子孝”类的观点,自认为很前卫。但看完他们的故事之后,我改变了,冲上讲台,也不需要稿子,一半激动一半哽咽着与大家分享了我的家事。 

  高考那年,父母突发奇想竟给我造了个“妹妹”。十七年的“唯我独尊”状态瞬间突变让我有些精神分裂。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偏偏命运给我添加了苦难……去年暑假,母亲罹患癌症的噩讯浇灭了我们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所有希望。一切工作与生活都突然围绕着母女而转。沉重的负担让原本还有些帅的父亲,在两月之内苍老不少,又让我这个很不懂事的长子成长了不少。 

  是的,如果不是苦难,人不可能在一瞬间长大。或许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执拗,还会一如既往地轻视学业,那么我的四年可能将是一幕悲剧。是母亲用生命的重量敲击了我的灵魂――你是否还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是否还要做一个能担待的男人?手术室外,被告知是恶性肿瘤时,除了剧烈的悲痛,我醒悟了,是的,我真的觉悟了,以我当前的精神状态,我怎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是的,平日里,以我们的科学文化素养,父母已难以说服我们,我们甚至自傲地告诉过他们“我是一个知识分子,不要和我动粗”。想来多么的幼稚可悲,真正该被嘲笑怜悯的该是我这个自高自大的“青年屌丝”。 

  老师说,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而孩子孝顺父母却是一种美德。当某种美德还在被宣传,那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或许,我们并不会每一次看到关于捐赠爱心的事迹而流泪,但每每讲到父母之于我们的恩情,我们都会感动,因为亲情始终是种本性,父母永远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 

  田世国为他的母亲捐肾了,孟佩杰为她的养母奉献了所有的青春年华。同样的悲剧,我又干了些什么呢?干了些什么呢?我也是一个大学生,也是一个长子,他们用这么近似的身份一齐给我作了榜样。“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怎样的人间悲剧,“孝要论心而不论迹”。于是,这一晚,我决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研,然后在毕业之前的那个春末,去大西北,采挖最优质的冬虫夏草给我的母亲治病。我不想感动中国,不想感动上大,我只想在我的青春年华里,虔诚地为我的母亲做点什么。做点她喜欢的事,让她可以幸福健康地多活一些岁月。 

  是的,妈妈,等着我,我也要救你。

  上海大学  董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校园风
   第03版:就业
   第04版:视野
   第05版:未名园
   第08版:影像界
我的丽娃河
妈妈,想为你做做点点什么
别样的幸福
大学里有三类人
大学生版未名园05妈妈,想为你做做点点什么 2012-05-16 2 2012年05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