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辅导员张葳老师,首届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从2006年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以后,张葳在担任学院辅导员的同时也兼任了心理辅导师。2007年,在她的组织下,生环学院成立了心灵驿站、心理辅导站,创立了“心友会”,建立了学校第一支班级心理委员队伍,用心去关爱、呵护别人的心灵。
5年来,张葳带领着心理小组编制了30期心理小报,培养了上百名心理委员,开展了200余人次的团体辅导;组织了1500余人次的心理讲座,发放了数千张宣传卡片。张葳表示,心灵驿站不仅帮助学生心智的成熟,带给学生阳光的心灵,也让她自己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员是幸福的。
作为一名出色的辅导员兼心理导师,今年上半年,张葳获得了去美国访学的机会。在美国兰德大学访学期间,张葳先后在心理健康中心、宿舍管理、警署、校园娱乐、学生活动、职业教育等多个部门实习,学习学生事务管理,同时参与了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干部选拔等各类学生活动,并撰写了54篇英文博客和大家分享。“如果说学生工作是一项事业,那么我愿意做这铺路的石子。”张葳如是说,这份真情流露的感恩是她作为一名“心灵导师”的最好写照。
十年的辅导员工作历程有太多说不尽的酸甜苦辣,但她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考取公务员的同学。
这位同学来自山东农村,家庭困难,但他大一就已经确立了自己报考中科院研究生的意愿,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考研失败后他情绪低落,将自己封闭起来。大学4年的贷款,让他无力第二年再考。张葳在和他聊天时发现他灰心沮丧,对未来失去希望。经过多次谈心后,才渐渐接受现实。在张葳的鼓励下,他报名成为了西部志愿者,现在志愿工作已经完成,他也成了当地的公务员。他说,当自己觉得没有一个人理解自己时,是张葳老师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和鼓励。“看到学生的成就是我最大的安慰,读心要用真心。”这是张葳从心底萌生的感触。一名老师最大的幸福来源于自己的学生。张葳在用心浇灌之时,也在感染着我们。
上海师范大学 学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