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陆步轩以“眼镜肉店”老板的身份卖猪肉,被媒体关注,这一事件曾一度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论。那天下午,陆步轩作为校友首次被北大邀请回到母校,分享自己就业和创业的坎坷。毕业后分配不理想、几年后丢掉工作。“1993年,我没办法了,才被迫‘跳海’。”经历了低谷后,靠卖猪肉的超高业绩一鸣惊人。2009年他受邀,到一家专门为猪肉生意培养员工的“屠夫学校”任教。
总结完“卖猪肉”后,他还说:学校里学习好的孩子,走上社会没出息;调皮捣蛋的孩子,在社会上却混得很好。孩子学习好,听到的都是老师、家长的赞美声,“走上社会脸皮薄、受不了挫折;不好好学习的孩子经常被罚站、挨骂,走上社会后,人家骂一句,笑笑就没事了,这种人反而百折不挠。”
看到这里,我发现陆步轩自始至终把“卖猪肉”看成了一个贬义词,甚至是人生的一个“污点”。于是我就不禁想问,大学生卖猪肉,咋就丢脸了?
不禁想到一个典故,说古代有一贫苦读书人,他的母亲为了支持他念书,每天都用猪油炒蛋炒饭给他吃。久而久之,猪油蛋炒饭就成了他的梦魇。在状元及第并被封为县令后,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刑罚———吃猪油蛋炒饭。一次有几位农民犯了法被抓,在大牢里连续吃了一个月的猪油蛋炒饭。蛋炒饭对于这些农民来说是很难吃到的美味,甚至搞得农民们天天在琢磨“我们是不是马上就要砍头了?居然每天都能吃得这么好”。在连续吃了一个月的猪油蛋炒饭之后,略显富态的农民们被放出了牢房。
刚过完年,一则新闻看得不少大四的同学们是既脑子糊涂又心里难过。一边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月薪3000多块,一边是农民工月薪5000包吃包住还不愿意去,嫌工资低。有专家这样分析,现在的农民工的技术要求增高,大学生又不愿意去干这些活,当然工资没有农民工高。
谁说大学生的收入就该比农民工高?要知道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垃圾清运工甚至是普通工人的收入要远高于坐办公室的白领,就因为他们的工作辛苦,而且工作环境差,说白了就是补偿他们。
现在这个社会,不再一味地讲牺牲和奉献,取而代之的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能否为他人、为集体带来利益。就像我们大学生参军戍边,某校2011年的补偿标准是3万起,而去年这个数字涨到了十七八万。换句话说,这些钱就是补偿这些大学生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2年青春。当然,如果硬要把他说成年薪9万,似乎也不是不能这样理解。
貌似有些扯远了,说回大学生买猪肉。北大老校长、北大校友会名誉会长许智宏在陆步轩的演讲后这样说道,“北大学生可以做国家主席,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教授史璞则这样评价,“北大卖猪肉校友回校讲创业,说给母校抹了黑,彰显北大的教育失败,彰显社会价值观的阶级歧视!”
无论是“可以,也可以”,抑或“彰显教育失败”,我想事实上,“卖猪肉还是当主席”只与个人的选择有关。要知道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走自己的路。只要赚的钱是良心钱,是干净钱。而不要像最近上海某高校的毕业生一样因失恋和工作不顺去铤而走险,最终徒增笑耳。不过话说回来,这家伙连打劫的“核心技术”都没有掌握,看到在逃跑的路上多次气喘吁吁摔倒在地,令我不禁很“佩服”他的“勇气”。
上海海事大学 王浩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