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人的生存异化问题的关注外,马尔库塞还对现代人自我价值的迷失进行了深刻的洞察。他说:“人们似乎为了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设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除了人们生活的灵魂。把个人束缚于社会的机制已经改变,而社会控制就是在它所产生的新的小需要中得以稳定的。”人为了商品而存在,这本身就是荒唐的事实,这典型地体现了某些现代人的商品拜物教的特征,对商品的极度消费的狂热,我消费我存在的心理充斥在崇尚消费的时代,消费成为一种身份的标志,一种身份的象征。就现代社会诸多人奢侈的消费行为来说,比如花几千元买一瓶茅台酒进行消费,所追求的味觉的享受是其次的,真正所看重的是体现消费者自身地位的文化符码,商品具有特定的属性,不仅仅是一般等价物了。在科技理性时代,物质生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大家都分享制度的好处,然而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生活方式的同化,个性的缺乏,无法凸显个人真正的价值所在,只得借助于一些荒唐的举动来向他人证明自我的存在。马尔库塞对人的价值缺位进行了深刻批判,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意识。
除此以外,马尔库塞还针对单向度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他说:“公共运输和通讯工具,衣、食、住的各种商品,令人着迷的新闻娱乐产品,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固定的态度和习惯,以及使消费者比较愉快地与生产者、进而与社会整体相联结的思想和情绪上的反映。在这一过程中,产品起着思想灌输和操控作用……由此便出现了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换言之,貌似人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是被指定选择,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如好莱坞的许多拙劣的歌舞片和喜剧片,就是使人在幻想中逃避现实,沉湎于无思想的享乐,无形中与现实认同。马尔库塞批评这样的社会是不幸意识的征服,是被击败了的对抗逻辑。固然他的观点有激进的一面,但现代社会的诸多人批判意识的缺失却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缺乏自我的分析判断,盲目地随波逐流淹没在大众的洪流之中,这不是杞人忧天,这也是一个理论家对人的自我意识的人本关怀和警告,值得我们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 郭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