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死读书 锻炼组织能力
大学生活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岁月。在大学,别死读书。当时我们宿舍有一些全优的学生,成绩全5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天天抱着书本。我呢,经常上晚自习就溜出去了。我在摩托车队有一帮运动员,去开啊去冲啊,活动多朋友也多。参与活动,我遇到最难的事就是组织人,大学时代的社团生活锻炼了我的领导能力。我从小喜欢京剧,1956年考大学,被北方昆曲剧院挑中,由于家里反对,才选择了“第二兴趣”,到北京理工大学,学习无线电。对无线电的兴趣从中学开始,当时为了收听梅兰芳唱京剧,自己组装收音机,并发展成一门“手艺”。
独立学习 抓机遇自己学
在校五年,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呢?记得被原来的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录取,录取通知书有一句话一辈子都忘不了:欢迎你!未来的红色国防工程师。我真正独立生活从大学开始,学校给了我理想和追求。献身国防就是我们当时的理想。那时候不会想到我们得什么奖,因为国防工程师是默默无闻的,是无名英雄。当时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的。这方面我们的母校和其他大学,比如清华相比,确实不同。每个学校有不同的风格。在大环境里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很好的理念。北理工各种活动多,也比较注重集体生活,像我们就有晚自习,晚自习还点名。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促使你自己去抓住机遇。没有人强迫你怎样怎样,你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就好好学习。
学校第一教育我们,第二给了我们好的身体,更给了我们比较好的知识,使我在后面50年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做得更好。我在学校学习雷达,出来还是搞雷达,一直搞到现在。
面对困难 别闲着找事做
困难有两个方面,对搞科学来说,一个是进程上的困难,攻关攻不下来,这是一方面。我想讲的是另外一个困难,是关于人的、环境的。我25岁就当副总设计师,刚把图纸做出来,结果“文革”被赶下来了,让我去机房管计算机。我虽然遗憾,但是感到也不错,顺便学学计算机。学会了以后用计算机下棋啊什么的,自得其乐。这两年时间对我后半生影响很大。
在这里学会以后,很快就用上了,搞第一个雷达的时候我们用手编程。后来也有一次,搞一个大工程,让我当总设计师,有一天要去北京去汇报,我又被弄下来,换别人了。下来就下来了,后期我们的工程又变成国家的重点。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都是顺利的,肯定有起有伏。起的时候别太自以为是,别觉得自己了不得。在低潮时也不要灰心,今天是低潮不见得明天也是低潮。你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别闲着,有人一到低潮,就想算了,什么也不干,到真要你做的时候又干不起来,那就真不行了。
学生素质 一定要有追求
关于学生素质,我觉得有两条非常重要:第一条,追求的目标。他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目标,我带了北理工的博士生有12位,大部分都很好,有一两位不太行,主要的问题是不用功,对自己比较马虎,推一推动一动。第二条是自学能力。到博士这个阶段需要锻炼自学能力,给你一个题目你自己要知道怎么搞,这是最重要的。从查资料到分析资料,到提出自己的意见,首先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有追求以后再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一些特别好的博士生,我也向他们学习很多东西,互相一讨论以后就把整个事情提高了。最重要还是第一条,一定要有追求。没追求就是想混一混,混一个博士毕业,现在也很难混。 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