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大学城/第四维
     
本版列表新闻
~~~高校旧体诗词创作现状调查
~~~高校旧体诗词创作现状调查
~~~高校旧体诗词创作现状调查
     
2015年06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有大学生爱写古诗词吗?
高校旧体诗词创作现状调查
褚昕怡
  褚昕怡 (华东师范大学)

  近年来,从汪国真逝世引发诗坛论争,到余秀华的诗歌一夜爆红,现代诗十分引人关注。然而,那些我们从上学起就开始吟咏的旧体诗词,今日却似一汪静水波澜不惊。旧体诗词将销声匿迹?创作旧体诗词,会“失传”吗?如今的大学校园,还有没有“以诗会友”“围炉话诗”此等雅事?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原创文学大赛中,不少年轻人展现了对旧体诗词的创作热情。

  古诗比新诗少一半

  原创文学大赛今年已跨入第七个年头,比赛设现代诗、古体诗、散文、小说四个组别。从本次大赛古体诗组的参赛情况来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旧体诗词写作在大学生中的现状。古体诗组共收到了来自华师大、复旦、南开、北师大等全国30多所高校的200多篇作品,比现代诗组别收到的500多篇少了一半。一方面,与新诗相比,古诗略显冷门;另一方面,还是有不少大学生钟情于创作旧体诗词。

  就作品质量来看,大赛古体诗组评委、华师大中文系教授朱惠国分析:“整体质量不错,词比诗弱一些,作品遭淘汰主要是因为在形式上不符合要求。”有一定语文基础的人都知道,创作旧体诗词并非易事,对形式有严格而特定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律”。

  没有经过特定训练,就很难写出符合格律的诗歌,许多人常常因为这一道横亘于面前的门槛而退却。“既然有形式更自由、表意更明晰的文学形式,为什么要舍近求远,选择戴着‘镣铐’跳舞呢?”不少同学因此更倾向于创作现代诗。

  大赛评委、《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坦言:“旧体诗词在创作形式和表达方式上与现代生活有一定距离,如果要完全按照其旧有的方式来创作,不大容易引起大众共鸣。”

  新旧诗词水火不容?

  旧诗与新诗的论争其实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当时倡导白话新诗,以示区别,便提出了“旧体诗”的概念。那么,一新一旧,两者之间果真那么泾渭分明、水火不容吗?

  其实从古到今,诗歌都是文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精神寄托的文学形式,只是途径有所不同。“新诗与旧诗,各有千秋,互为补充。在五四时期大力倡导新诗的一些诗人,本身也是极好的古体诗创作者。”朱惠国分析说,旧诗虽然格律严格,难度较大,但正是格律赋予其或工整或错落的形式美感,语言也更凝练、隽永;而新诗表达不受拘束,自由多变,颇有散文之美。“只要运用得当,两者都可以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内心。因此,大可不必将新旧诗歌截然对立。”

  旧体诗词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瑰宝,后人理应传承。大赛评委汤志波说:“古时人也说白话,写作则用文言文。然而经过‘五四’,这种文言书写传统出现了断层。近年来出现的‘国学热’,也是在试图填补这种断层。文言文有其优点,语言凝练,多讲究对仗。对诗歌来说,用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悠远意蕴,是很多白话诗难以比拟的。中国是诗歌大国,年轻人尤其是中文系的同学,应该尝试写一写古体诗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尽管门槛较高,但对一个真正热爱古典诗词的人来说,形式精美、语言凝练,正是深深吸引他们的缘由。古诗发烧友丁悦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是本次大赛古体诗组一等奖的获得者,她的作品《琴赋》获得评委老师一致好评。

  “古典诗词抒发感情的方式更能引发我共鸣,用精辟、无可替代的语言来表达内心世界,而且字里行间的韵味是现代白话所不能及的。”丁悦在高中就迷上了创作古诗词,同时她也是一个古琴爱好者。《琴赋》正是把她的两个爱好合二为一,用一曲抑扬顿挫的赋,抒发对琴的情感。“喜欢就是喜欢,就算没人推广,还是很想去接近。”

  针对旧体诗词创作遇冷的现状,很多学者对其前景感到担忧。但诚如丁悦所说,推广与普及都是外在功夫,最关键的是激发兴趣。

  语文教育改革者叶开也认为,在旧体诗词的创作上,“教学双方都要有兴趣”。朱惠国则建议高校课程可适当调整,尤其是在中文系开设一些诗词写作课,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传承要从最基础的学校教育做起。”

  星星之火从未熄灭

  5月26日晚,在华师大闵行校区大活咖啡厅里,“雅集”优雅开场。所谓雅集,是文人雅士弹琴、听琴、品茶、闻香、议论琴学的集会。古体诗创作社团“衡社雅集”的命名寄托了社员们对文人高雅、诗意生活的向往。

  社团规模不大,近10名古诗爱好者聚集起来,拿出自己过去一周内的诗作,分析平仄、韵脚、对仗,讨论如何修改。社员两两PK,看谁的诗更符合格律、更有韵味。胜出者记分,多次胜出者还可“升段”。活动中,大家或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或评论他人的妙词佳句,咖啡厅内洋溢着欢声笑语。

  社员王莉说:“面对诗题苦思冥想时确实有点头疼,可一旦写出了精彩诗句,就会感到莫大愉快。”看得出,这是一群沉浸在古诗词创作快乐中的少年。

  社长殷文辛,是华师大中文系在读研究生,被大家亲切称为“社宗”。他曾在夏雨诗社中断20年后复社时扛起首任社长大旗,如今又建立古体诗社团。这个高大结实、声如洪钟的年轻人,谈起杜甫滔滔不绝,与社员聊起作品眉飞色舞,批判起现代诗的弊端则毫不留情。

  “旧诗可以同题、限格、限韵,当大家都受到形式限制时,必须要靠内容、情感取胜;而新诗就较难评定,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旧体诗词创作本身属于小众爱好,正如丁悦描绘的理想生活:“与三五好友,煮一壶茶,点一炷香,聊聊诗,谈谈天。”这种古时文人的雅致生活,本就适合小范围。“博社雅集”的社员们是大学里少数诗词创作爱好者的代表,犹如从未熄灭的星星之火,倔强地发光发热,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旧体诗词正在年轻一代中孕育着新的春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易精彩/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公益星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玩游戏
   第12版:天下游/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还有大学生爱写古诗词吗?
古人怎样作诗?
一等奖作品《琴赋》
大学生版大学城/第四维03还有大学生爱写古诗词吗? 2015-06-03 2 2015年06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