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乌苏里江畔第一大城市。一首《乌苏里江船歌》唱出了饶河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银装素裹的外景,小南河村的热炕头,正宗的东北大花,赫哲族的精彩表演……饶河的旅游资源不止于此。围绕饶河的旅游资源和未来旅游业发展规划,饶河县旅游局负责人王玉宝接受笔者专访。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笔者:饶河有哪些特色旅游资源?
王玉宝: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的时候提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用这句话来形容饶河是再贴切不过的。我们既有绿水青山,也有冰天雪地。
乌苏里江是中国最东边的一条大江,而饶河是这条大江边上唯一的中心城市。饶河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无论是自然资源、民俗资源还是红色资源,都有独到之处。
从自然资源上讲,饶河的面积是6765平方公里,一半以上是山林,森林覆盖率51%。饶河的田地很少,没有工业,剩下大多就是水和湿地。
从红色资源上讲,排在首位的是珍宝岛。大多数人把它当作一处战争遗迹,有失偏颇。珍宝岛之战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岛虽然面积小,只有0.669平方公里,但通过这一仗,把前苏联打服了。它不敢对咱们使用核武器,也不敢大规模使用机械化步兵。珍宝岛可以说是当时世界大势的拐点,这个红色要素全国绝无仅有。前段时间修改课本将8年抗战改为14年,东北抗联的地位得到了确认,饶河在东北抗联中出过几位有名的将军。
从民族文化上讲,赫哲族是饶河的亮点。饶河的四排乡是赫哲族仅有的三个聚居地之一。赫哲族人民经过千年休养生息,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原滋原味的伊玛堪说唱、独具特色的民俗手工艺,都集中展现在“最后的鱼皮部落”中。
笔者:这些旅游资源的发展状况怎样?
王玉宝:饶河这些年的旅游业发展较缓慢,主要是因为交通不便利,到最近的大城市佳木斯,开车需要4小时。饶河也没通高速、没机场,对我们的限制很大。
饶河旅游季节性明显,夏天是旺季,到冬天人就很少。冰雪旅游一方面受到交通限制,另一方面在做高端产品,受到哈尔滨和佳木斯四丰乡的冲击,高端游客冬天一般不会专门跑到饶河来玩。
扬长避短,有限地对外推介
笔者:如何对外推介?
王玉宝:我们保持有限推进的状态。因为饶河的体量小,目前还没有太强的接待能力。旅游旺季,即使我们不推介,全国各地也会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走边防线走东极线。先到密山,再去兴凯湖二战空基地,从珍宝岛到饶河四排,然后一直走到抚远。
在推介方面,都是有限度的。我们会针对俄罗斯游等项目重点推介,扬长避短,避开接待能力的短板。
交通要素对饶河来说,既是劣势也是优势。比如说,从中国出发去海参崴,看地图会觉得从绥芬河走比较近,但实际走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从绥芬河出发,铁路排号需要很久,过海关又要排很久,实际要用12个小时。从饶河出发也是12个小时,可以先来这里钓钓鱼烤烤肉,晚上出发。12个小时全部都在火车上,感受全世界最长的铁路:远东大铁路。看风景,唠唠嗑,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发现到海边了,心情豁然开朗。从饶河走会有很多故事,一路相对比较顺利,这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以“红色主题游”为突破口
笔者:饶河发展旅游有什么局限?
王玉宝:基础设施不够,最欠缺大型的、能造成足够客源吸引力的优势景区。
说到东极点,饶河是乌苏里江边唯一的中心城市,而抚远是在黑龙江的沿线,两座城市几乎同时迎来中国第一缕阳光,但是游客不一定明白。抚远在对外推介时,有“迎来中国第一缕阳光”的黑瞎子岛作招牌。赫哲文化方面,我们与同江一起打造赫哲族品牌,可以优势资源互补,相对减少一些投入。
笔者:饶河的旅游资源如此丰富,将来最有可能从哪个点突破?
王玉宝:饶河最具备爆发力的点还是“红色”,围绕“红色主题游”,集中打造我们所有的旅游资源。一是珍宝岛,二是东方,加起来就是“东方红”。再结合森林、湿地、界江,和四排乡的赫哲族文化。
笔者:关于“红色主题游”,有没有具体发展规划?
王玉宝:有,我们的规划叫“乌苏里船歌——百里黄金旅游观光带”,重点还是放在乌苏里江上。乌苏里江上需要打造的,不光是珍宝岛,还有四排赫哲族、关东情摄影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