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校园风/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授博士服务团酷暑田间“开课”
蔡霞
  每到夏天,教师们结束了一学期的忙碌工作后,迎来了难得的暑假休息时光。但对于上海海洋大学的教授博士服务团来说,这正是“行走的课堂”开课的好时机。这支由教授、副教授、研究生等组成的队伍,分为8支小分队,冒着酷暑,利用暑假,足迹遍布上海、浙江、江苏、云南、广东、福建等地。他们通过对当地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生态环境保护等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产业发展,开设各类专家讲座,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已在全国“行走”十四年

  以“将科技成果服务社会”为使命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今年并不是第一次“行走”。早在2005年前,上海海洋大学的党员教师们就开始合计如何将科技成果服务社会。以已故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首席专家、全国河蟹功勋教授王武为首,10个教授、博士组成了第一期“教授博士服务团”,赴全国渔业科技示范县江苏高淳渔区,开展以河蟹养殖为主体的技术服务,双方还签订长期科技合作意向书。

  该校2006年起决定每年在暑假期间组建教授博士科技服务团,参照全国渔业科技人户示范工程,下渔区第一线指导渔业生产。这一“服务”就已是第14个年头。服务团的成员每一年都在增加,他们利用假期,奔赴祖国的各地。2005至2011年,教授博士科技服务团就累计组织教授、博士450人次参加科技服务,举办培训班123期,培训农民9145人次。长三角、珠三角、云南、新疆、宁夏、辽宁……服务团已逐步实现长效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服务专业面已从水产养殖技术延伸到食品安全和渔业经营管理;服务范围也从中东部扩大到中西部地区。都留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也得到了当地主管部门和渔民们的肯定。

  田间把脉开良方

  “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来给我们实地诊断,这下心里就有底了,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广东汕头莲美村渔区的养殖户一边听着讲解,一边露出了笑容。

  广东汕头是我国南美白对虾和牛蛙等养殖品种的重要基地,有着与众不同的养殖模式。针对以上品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调控、病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第七分团为他们带去了科学的养殖技术。

  七月的广东,正是炎热的季节。走进养殖基地,专家仔细查看了基地的种苗、水温、光照等情况,并详细询问养殖户的管理情况。经过对五六个养殖基地的观察分析以及和农户的交谈了解,专家查明了“病因”,并开出了“药方”。

  开在江河湖海上的“公开课”

  针对养殖户需要的是可应用在养殖上的知识和技术,科技服务团还为他们就地开设了讲座。“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事例,同时结合当地的生产实践,提醒养殖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上海海洋大学胡鲲教授说。

  在提出“退渔还水”政策后的奉贤,水产养殖从业者正热烈盼望着科技人员的到来。“国家出台了新的环保政策,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但我们养殖户,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办。”针对这一情况,科技服务团成员戴习林教授作为上海市对虾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针对奉贤的实际情况,对养殖方式、新技术、新品种等提出相应建议,尤其是在养殖模式、苗种质量、养殖水处理和病害防治方面与养殖户进行了交流。

  在福州长乐区的鳗鲡养殖场,服务团了解并察看了鳗鲡养殖情况。针对鳗鲡养殖现状,服务团对疾病治疗和尾水处理等提出了相应建议。          蔡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迎新季
   第04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开讲啦
   第06版:职场说/大学城
   第08版:研究院/大学城
   第10版:校园风/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职场人
   第12版:金融城/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迎新季
   第14版:迎新季/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研究院
   第16版:职前事/大学城
为大山孩子打开封闭世界
教授博士服务团酷暑田间“开课”
大学生版校园风/大学城10教授博士服务团酷暑田间“开课” 2018-09-19 2 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