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大学生背起行囊,带着学习用品,走进新疆喀什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汇成一股“实践潮”。在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中,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医者天下,健康同行”医疗服务文化交流团肩负使命,带着专业知识和热情踏上这片土地。
告别黄浦江,高歌进昆仑。为更好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宣传健康中国发展理念,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矛盾转变,瞄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精准扶贫,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交流团的43名师生乘坐近8小时飞机,跨越5000多公里路程,踏上了为期8日的援疆实践之路。
学生负责人、18级影像设备班的李建博介绍,本次活交流实践通过“一问、二讲、三诊、四演”形式,进社区、入学校、做家访,充分了解当地医疗状况,通过普及常见疾病知识、传播中药文化精髓、讲授与演练急救技能,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更深了,也更感受到了使命感。
大调研问痛点,精准聚民智
“近几年,在上海援疆的深入开展下,喀什市的医疗卫生事业确实有进步,尤其是在硬件上,但是软件上还是存在不少问题。”17级临床本科3班的喀迪尔阿依·库尔班是交流团中12位新疆喀什籍学生之一,也是此次调研团成员,她对家乡的情况很熟悉,就向队员们介绍起来。
硬件是否过硬,软件不足的痛点在哪儿,大家伙儿还是没数,“总不能盲目地开展活动吧,还是要心里有个底。”就在同学们犯难时,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王从春和蒋峰副局长前往实践团驻地慰问,建议大家结合自身专业背景,调研喀什优秀医疗人才缺口的问题。
于是,调研团成员走进了喀什二院、迎宾大道社区和天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场所,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喀什二院是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共建单位和临床医学专业校外思想政治研究基地,队员们在崔勇院长带领下参观了门诊部、检验科、影像科等科室,并与医生、干部座谈,了解当地人才需求状况和医疗发展方向。
队员们发现,喀什的优秀医疗人才不足确实成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7级护理本科1班的杨敏在调研报告中指出:喀什有不少先进医疗设备,但缺少会使用设备的高素质医务人员;有一些靠零散经验治病的“赤脚医生”,但缺少正规持证上岗的专业医生;有不少希望从医的高中生,但缺少能支撑未来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院……
在带队老师、上海健康医学院团委书记顾斐雯看来,学生通过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思考也凝聚成为一些可操作的对策,这是非常可贵的。而接下来,上海健康医学院也将支持学生们的努力,将尝试通过相关平台,把调研报告转交有关部门,让学生的智慧为决策助力。
忙宣讲话健康,欢乐解民忧
由于地处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能力也相对较弱。“我遇到过一位老乡,他都不知道如何调节手机屏幕亮度,更不用说上网浏览强身保健的信息。”17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班的严唯玮认为,这样的现状如同“恶性循环”,也使得当地群众的医疗知识储备愈发薄弱。
“趁此次暑期实践,我们带去了两场大型健康宣讲活动,分别在在迎宾大道社区和天南路社区开展,结合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要求,以医疗政策普及、常用药品名称科普、流行病预防等为主要内容,吸引了400余位社区居民聆听。”为了确保居民准确理解宣讲内容,12位新疆籍同学还担任起了翻译。
不仅如此,交流团中受过专业急救培训并取得急救资格证的同学,还利用假人模型为现场群众带来急救知识实践教学展示。“记得有一次在喀什二中做急救示范。一个挺腼腆的男孩子上来做模拟心肺按压,可是位置一直找不准。我挺着急的,脱口而出:你在这里按下去会把人按死的!”严唯玮说,没想到这句玩笑话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接着大家就在比较轻松欢乐的氛围中收获了急救知识。
严唯玮是参与宣讲服务策划的学生负责人,她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时间和场地的协调问题——有时早上联系好一家社区卫生站,前一晚11点却来电说场地不能用,这就得紧急改方案,这种情况遇到得多了,现在做PPT都会特意准备两套,以备不时之需。“尽管比较琐碎繁杂,但是这些事务跟我的专业很合。我将来也会从事健康管理方面的工作,咨询和宣讲就是看家本领。实践活动给了我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每次宣讲结束后,交流团成员还会结合各自专业优势,为社区居民开展简单的血压测量及健康咨询等服务,缓解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和压力。
演歌舞做香囊,文化暖民心
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文化交流传播的一个重要战略中转站,而交流团则借此机会,当起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
在喀什二中,18医学影像技术本科4班的沈童正在向高二学生示范如何制作中药香囊,“这几味草药都是针对夏季高温、多虫的特点,事先挑选并调整好配比的,大家把它们缝到香囊里,带在身边,可以消暑提神、驱蚊避虫”,沈童一边展示一边讲解,“不像西药提炼了很多化学成分,中药往往取自身边的植物,并用自然的方式达到神奇的功效。”借助医疗健康类的专业背景,这群学生设计的这个互动环节,不仅让当地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到活动中,更重要的是,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随之埋在了他们的心田。
交流团中的一批艺术骨干,还进入居民区,开展民族舞曲大联欢,有人演绎了民乐《喜洋洋》和《雨碎江南》,有人跳起了汉唐舞《踏歌》。“在迎宾大道社区发生了一个小意外,当时同学们正在演唱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谁知突然停电了。没了伴奏,光靠台上几名同学的用力清唱,肯定也不能让全场观众听到。”17级本科药学本科3班的王欣蕊作为艺术骨干,心里难免着急。
就在这时,感人的一幕发生了——社区居民却自发打起节拍,与学生们来了一段大合唱,甚至还有人离开座位,自由地跳起了舞。“当时我就觉得,我们就像是家人在庆祝节日一样。”“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真切地、温暖地流淌在当地居民和这群“00后”大学生的心间。
8天行程匆匆落幕,为更好了解学校喀什班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团来到了喀什市麦盖提县央塔克村、17级临床本科3班学生地力木拉提·艾尼瓦尔的家里进行走访慰问;团队还前往了位于喀什市东南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班超城”,亦称盘橐城,详细了解班超事迹,激励同学为祖国发展和边疆建设贡献自身力量的精神。
这段新疆行的经历让每一位师生加深了对新疆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说有机会还要再来!上海健康医学院学子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迹、洒下了汗水、播种了情谊。“医者天下,健康同行”,“00后”有志青年表示,若有机会,将不畏艰难困苦,主动投身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为祖国西部地区医疗卫生建设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版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