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更多青少年走上运动场

      本报记者 丁荣

      申城暑期夏日炎炎,却依然有许多青少年在运动场上挥洒青春的汗水。7月11日上午,上海市体育局副巡视员杨培刚带领市体育局科教(青少)处以及市青少年体育协会负责人来到上海瑞可碧橄榄球运动俱乐部和上海船厂技工学校两个暑期夏令营现场,实地调研暑期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并为坚持训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送上夏日的问候。

      清晨,50多名青少年在上海瑞可碧橄榄球运动俱乐部的大草坪上尽情享受橄榄球运动的激情。作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上海站)暨“动感假期”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公益夏令营之一,上海瑞可碧橄榄球运动俱乐部为申城热爱橄榄球运动的青少年提供了绿荫草坪和专业的教练员指导。夏令营报名通知经过各类平台发布后,名额即被一扫而空。

      “动感假期”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公益夏令营是上海市体育局积极贯彻落实2018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政府引导、社会举办、多元投入、体现公益、依托平台、共同监管”的模式,委托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牵头组织,由各大体育社会力量承办的一项暑期青少年体育重点工作。夏令营以帮助青少年学会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以“‘沪’享运动、共同成长”为口号,以15岁以下青少年为主要培训人群,重点倾斜12岁以下少年儿童,开展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棒球、高尔夫、橄榄球共11个项目36期公益夏令营,丰富青少年暑假体育生活,为广大青少年掌握二三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打下基础。

      对于热爱运动的青少年来说,首先需要的就是体育运动场地,而运动场地中草坪是最为理想的选择。通过实地调研,明年市体育局将充分利用绿地资源,在暑期让更多青少年来到绿地上运动。“我们希望通过体育夏令营让广大青少年从家里的空调间走出来,从游戏里走出来,走上运动场玩体育运动。”上海市体育局副巡视员杨培刚表示,未来市体育局将进一步扶持和培育社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通过改革加大力度,推进社会俱乐部的二、三线布点,鼓励社会体育俱乐部与附近学校相结合,促进校园体育专项化发展。“在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希望能够打造在体育类行业协会引领下的学校+体育部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力量办训新机制,通过调动社会资源,大家齐心协力,实现人才共育,成果共享。”

      促进青少年体育普及除了场地之外,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近日,上海市体育局与上海体育学院达成了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未来市体育局将鼓励更多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到青少年体育工作中来,当好青少年体育志愿者,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体育普及的师资力量。

  • 走过33年 00后“新杯”等你来赛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最近是不是一直在熬夜看球,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暑期是不是因为太热一直想待在家中做一只“沙发土豆”?随着2018俄罗斯世界杯走向高潮,上海的另一项足球盛会,被市民朋友们称为“我们的世界杯” 的2018第33届各区预赛也在近日正式开打,欢迎青少年朋友们走出家门,踏上绿茵场,一同挥洒青春的汗水。

      1986年,新民晚报联合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委共同创办了“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这是上海市历时最长、知名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面向青少年足球爱好者的业余足球赛事,常常被参赛的学生们称为“我们的世界杯”,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3年,参赛学生覆盖全市16个区。

      今年,“新民晚报杯”首次邀请了国内足坛顶级球星——武磊担任赛事形象大使。届时,小球员们将有机会在“新民晚报杯”的赛场上一睹“本土射手王”的风采,感受榜样力量。

      2018第33届“安吉物流”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延续传统,依旧采用五人制足球竞赛规则。目前,“新民晚报杯”的区级预赛正在各区火热激战中,赛事将通过区级预赛选拔的方式,产生128支各区初中、高中组的代表队,参加2018年度的市级决赛阶段的比赛。

      “新民晚报杯”这个名字,对许多年纪不大的上海人来说,不仅仅是一场中小学生的足球赛,更像是一场青春的回忆,这项横跨了“70”、“80”、“90”、“00”后四代人的足球赛,是属于上海独特的足球标志。

      从球员到裁判到赛区负责人

      我的“新民晚报杯”情结

      戴着一副黑色护目镜,站在宝山体育中心的足球场边,和过往前来参加“新民晚报杯”的少年们熟稔地打着招呼,他是宝山区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体育老师,他也是“新民晚报杯”宝山赛区的负责人,他叫杨国晨。

      “其实我自己小时候也非常喜欢踢球,自己也参加过新民晚报杯的比赛,可以说对这个赛事我有很深的感情。”杨国晨回忆,第一次参加新民晚报杯比赛还是1989年的第四届新民晚报杯。“那时候参加的人还不是很多,但大家都很积极,一大早就去赛场了。”早期的“新民晚报杯”和现在不同,并不是每个区都设有分赛场,家住郊区的杨国晨和队友们为了能赶上比赛,大家常常提前一天住到公交站附近的同学家里,第二天赶头班车去市里踢比赛。

      “后来我踢比赛认识了几个裁判员,正好我对裁判工作也挺感兴趣的,就成为了宝山足协的一名裁判。”杨国晨说到一半时,一名裁判组的年轻裁判正好过来询问他下场比赛的裁判安排情况,“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自己,也很感谢‘新民晚报杯’为我们年轻的裁判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现场有不少球队的球员看到杨国晨走过来,都纷纷打招呼,原来其中不少参加比赛的球员是他在学校里手把手指导的学生,还有不少则是因为“新民晚报杯”和杨国晨结缘的球友,“也算是我间接的学生吧。”在杨国晨看来,不管场上的小球员们踢得如何,是否赢了,孩子们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的阳光模样是他坚持做好“新民晚报杯”的动力所在,大家因为爱足球、爱“新民晚报杯”而聚到一起的这种缘分也让他格外珍惜。

      爱申花爱足球

      “蓝色少年”钟爱“新杯”

      1986年到2018年,上海市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如今已经走过了33个年头,不少参加球赛的青少年球员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是“我爸爸也参加过的比赛”。在今年的各区预赛现场,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熟悉的身影。

      “我们队已经参加了4年‘新杯’了,今年在区预赛踢得不错,希望能冲击下市里面的决赛。”比起许多人记忆中的昵称“晚报杯”,在蓝少队的“00后”年轻队员王宇轩的口中,“新民晚报杯”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新杯”。

      王宇轩介绍,蓝少实际上是他所在俱乐部的名字,意味“蓝色少年”。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原来俱乐部里的球员多数都是通过申花球迷会活动结识的,大多都是申花的“死忠球迷”,取名蓝少也是表达一份自己的“蓝血人”情怀。

      据蓝少的发起人,同时也是蓝少K队的队长史宇申介绍,蓝少俱乐部共分为精英队、K队、J队三支队伍,为了参加今年的“新民晚报杯”比赛,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我们精英队的目标就是冲击最后的总冠军。”史宇申今年已经高三了,开学即将走进大学校园,这也是他最后一年参加“新民晚报杯”的机会了。从发起、建队、练习训练场地、拉赞助,组建蓝少俱乐部的这些工作都是史宇申一个人完成的,在王宇轩看来,他真的付出了许多,蓝少俱乐部的大家也都衷心的希望今年能为“史哥”的“新民晚报杯”生涯画上一个最完美的句号。

  • 夏练三伏 培养拔尖人才

      尽管是在暑假,上海船厂技工学校的“尚武馆”里却人声鼎沸,30度以上高温无法阻挡在这里夏训的62名拳击少年的热情,他们在教练员的指导下挥舞拳头,口中喊出响亮的口号,这便是2018年上海市拳击项目青少年夏令营的现场。

      作为进一步发掘和培养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上海市青少年暑期训练营之一,2018年上海市拳击项目青少年夏令营由上海市体育局主办,上海拳击跆拳道运动中心、上海市拳击协会承办,上海船厂技工学校、上海全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办。在7月6日至19日的十余天时间里,62名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将在冯自成等五名教练员的带领下进行技战术训练、完成身体素质及专项测试、教学比赛、科研测试等训练项目。

      为了兼顾营员们的假期学习,磨炼意志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夏令营还将开展励志教育、专家讲座、作业辅导等活动,让同学们训练、学习两不误。同时,活动期间还将评选“优秀营员”,对夏令营活动中遵规守纪、刻苦训练、努力提升的学员进行表彰,对集训产生的优秀苗子进行综合评定,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训练热情和动力。此次夏令营进一步加强了对本市拳击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提高拳击运动员业余训练的整体水平,同时选拔青少年体育运动优秀苗子,助力上海市拳击运动和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

      来到训练营观摩训练后,上海市体育局副巡视员杨培刚鼓励青少年运动员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集训机会,通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高,争当未来的邹市明。“我们希望通过四年一个周期里,让青少年运动员通过每年持续的夏训进行比较和提高,同时学会集体生活,领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