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好》一曲创作始末 吕光 |
1947年春,我们剧团刚在鲁南前线参加完庆功大会,就接到上面的指令,说是北边将有更大的仗要打了,让我们文工团赶快去参加又一次庆功大会的演出。于是我们立即整装出发,兴冲冲向北边赶去。 可是,还是迟到了。在我们赶到半途时,莱芜大捷的胜利消息已向我们飞来。这天我们正在一个庄上,清早,屋外有不少人围在土墙前,瞧墙上贴着一张印着红色大字的捷报,那上面写着莱芜大捷的胜利战果:歼敌五万六千……活捉司令李仙洲……缴获多少战利品……大伙正瞧着,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声:“打得好!”我发觉身边的王杰同志像触了电似的一愣神,转身就走。我向来敬佩这位擅长写歌词的领导,知道他一定又有了新的发现,便跟着他进了屋子,只见他坐到桌边,取出钢笔、纸张,就飞快地书写起来。我伏下身去一看,见纸上写着: 打得好来打得好,四面八方传捷报。 到处都在打胜仗,捷报如同雪花飘。 他接连写了好几段,写后又字斟句酌地作了一番修改,便拿着纸匆匆地走出门去了。 后来的事则是我听别人说的。据说他去找团长、音乐家章枚看这歌词,章枚看后显得有些为难,说这是顺口溜,平时说说快板还可以,若拿来谱歌曲,七字一句很呆板,即使谱出歌来也不会好听。 这时恰巧音乐股长朱践耳在旁边,他见了歌词后,谦虚地说:“让我试试看。” 朱践耳回去后,想了很长时间,拿着歌词反复朗诵,想着怎样打破这七字一句的框框。他想啊想啊,朗诵了一遍又一遍,突然灵机一动,紧握拳头,提高嗓音,大吼一声:“打得好来打得好,四面八方传捷报来传捷报。”接下去“到处都在打胜仗,嗨,捷报如同雪花飘。”曲调也就顺理成章地哼出来了。这下子他心里亮堂了,框框终于被打破了,他很快把曲谱写了出来。第二天早上,他先找了宗弼同志唱给他听,请他提了些意见,然后去见章枚同志。章枚同志看了歌曲后,大为赞赏,他的热情也被激起来了,他给歌曲锦上添花,增写了女声唱的和声,就叫人抄在大黑板上,立即召集大家,由曹鹏同志指挥和教唱。 就这样,我们一边练唱,一边继续行军北上,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在庆功大会上演出大合唱时,第一个节目就是这首《打得好》,即刻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赞扬和欢迎。后来我们每到一处演出,就必唱这首歌曲,就这样,这首《打得好》歌曲就很快流传开来了。 由我们首唱的这首《打得好》不但各军区文工团唱,广大的指战员和战士在行军时、集会时都高唱着,此起彼伏。它反映了我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阶段一系列的战役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蒋军兵败如山倒”,我军大踏步南下,迎接南京、上海的解放。歌词和歌曲充分表达了我军气势如虹,一往无前,歼灭百万蒋军,势如破竹的局面,和迎接全国解放的豪迈自信的激动心情。一支好的歌曲是能唱出千百万人民的心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打得好》无疑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代表作品。 明日请看《山大剧团接受战火洗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