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百位共和国将军书法特刊
 第B15版:百位共和国将军书法特刊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荷画小说

陈贤德


  一场豪雨,几声惊雷,迎来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延伫野塘,翠裙迎风飘舞,花苞吐蕾送香,景中有画,画中有景,神怡心旷。

  我想,历代丹青妙手赏荷,画荷,爱荷,不仅因为其造型秀美易入画,还有其他一些人文因素。譬如,此花不惧骄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茎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极具君子之德,是为世人所崇仰。再譬如,相传悉达多太子,也就是后来成为佛祖的释迦牟尼,出世后立刻下地行走七步,竟步步生莲。七宝莲花承托佛祖,莲花也成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佛教圣洁象征。故杭州西泠印社碑廊,有赵之琛书联:“骨入酒桐树,君子爱莲花”之说。

  有宋以降,画荷高手辈出。远一点的有明代陈洪绶,他的荷图高古典雅;清代的朱耷,草笔简简,蔑世傲骨跃然纸上;近现代的,更有吴昌硕、齐白石的大写意,笔酣墨畅,翠叶护花,草虫鸣叫,生气勃勃。张大千兼工带写,将敦煌静穆而浪漫的神韵融入朵朵秀莲,富丽而堂皇;潘天寿以经营突兀见长,偏隅之荷萧然孤傲。大师们以心写荷,千姿百态,以荷传情,各领风骚。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花卉画同样面临推陈出新的挑战。当今海派荷花作品中,我很喜欢韩天衡的“墨荷”和陈家泠的“泠荷”。韩先生说:“传统万岁,出新是万岁加一岁。”他的墨荷图,贵在将西洋绘画中的光影效果,自然融合在传统的国画中,以满幅浓浓淡淡的单纯墨色,将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立体。荷叶、荷花、茎秆似月光下低吟诗人和漫步荷池情侣的剪影,黑暗中透出诱人而静谧的光亮,极其生动自然。陈先生称其作品“是与上帝合作的结果”,他独创的水晕墨痕,如少女在晨雾中梳妆,朦朦胧胧,是面不是面,是线不是线。花淡淡的,不艳不娇;叶也淡淡的,不卑不亢。水随缘相生,墨随缘所得,超凡脱俗,令人叫绝。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