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 广 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风景名胜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少年愁结难解时

谢基立


  儿科医生的笔者,近年来遇见数例“另类”病例,他们并非患躯体疾病来求医,而是突然遭受精神刺激造成心理创伤,一时愁结难解,终于酿成悲剧性结局。这原是不该发生的事情。

  15岁少年陈某,送抵医院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呼吸、心跳微弱,面色青紫,脖子上有一道绳索留下的紫红色痕迹,不消说,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在市郊某中学读初二,这天跟班上一位同学闹着玩,动了真格,一把小刀刺伤同学臀部。状告到班主任那里,老师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关照他回去叫父母到学校来。可下午未见陈某和家长来校,却传来他在家悬梁自尽、送医院抢救的消息。谁能料到他会悄悄寻短见呢!因发现太晚,未能挽回其生命。

  14岁少年王某,送抵医院时已奄奄一息。他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口鼻涌出大量泡沫,两眼瞳孔缩小如针尖,全身冰凉,血压测不出,心率缓慢,肺部满布湿罗音,危在旦夕。医生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心肺功能衰竭。

  这天村里娃在一起玩“开战”游戏,王某掷出一块瓦片击中李家孩子头部,血流如柱,这下闯了祸。状告到王家,王的父亲将儿子痛打一顿,然后陪伤者去医院包扎伤口。回家后余怒未息,又痛斥儿子。这小子挨了打和骂,一气之下横下一条心,乘家里人不在意,喝下半瓶有机磷农药。虽经医生抢救,仍未能挽回。

  女孩12岁至18岁,男孩14岁至20岁为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旺盛、从量变到质变的时期,标致男女的“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心理活动趋向成人化,有自尊心和虚荣心,不像儿时那样被人说几句、羞辱或打骂一通可以不在乎。青春期少年心理脆弱,情绪易变,容易感情用事,可以激昂慷慨,满腔热血,也可以情绪低落,心灰意冷,甚至精神崩溃,因一时心理上得不到平衡而干出意想不到的傻事,并不少见。家长和老师如果掌握少年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各自的个性,因材施教,这种悲剧也许不会发生。

  而今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从小甜水里泡大,娇生惯养,关爱有加,经不起风吹浪打,遭遇一些挫折,就会情绪波动,甚至因不能解脱而“横竖横”,少男少女为一桩小事离家出走或寻短见,并不少见。平时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磨练其心理承受能力,看来很有必要。(作者系江阴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