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感受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热情 ——来自本报“夏令热线”重点联网热线的报道 沈晓岚 查敏杰 |
今年本报“夏令热线”,已经陪伴市民走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酷暑难挨的日子里,与本报“夏令热线”重点联网的各条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协同合作,接听市民来电,处理投诉难题,为高温中的市民送去了一份清凉。 昨天,作为本报“夏令热线”体验式报道的第三站,志愿者分别走进了水电等几条联网热线,近距离感受了一线话务员的辛劳和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 上海市环保应急热线 12369 志愿者:沈晓岚 查敏杰 热线话务区不大,工作量可不少,只见三位话务员正忙碌地处理着来自两条热线传来的市民投诉,一边接听着市民打进12369环保应急热线的电话,另一边则及时处理着与“夏令热线”联网的12319城建热线传来的最新投诉信息。 铃声响起,是环保应急热线!一位市民打来电话,反映奉贤区的一家工厂偷排污水,河水变得黑臭。在详细记录下地点、事件等来电信息之后,话务员详细地告知对方处理意见,并及时派单给环保应急小组进行核查。短短的5分钟的时间里,3位话务员已经接听了不下十来个电话。 志愿者也拿起听筒,当了一回话务员。电话那头,一位女士用急促的语气说:“这里的超市冷却机太吵了,我们平时都休息不好!”志愿者连忙安抚她的情绪,并一一把详细信息记录下来:“真是不容易呢,没想到投诉人会这么激动。”热线科王宇科长介绍道:“市民来投诉的都是影响他们生活的事情,情绪激动也很正常,我们热线24小时开通,24小时处理,就是为了给市民行方便。” 今年“夏令热线”期间,12369环保热线接到市民投诉闵行佑准电子的鼓风机噪声扰民,工作人员到现场检测时发现,对着居民窗口的鼓风机噪声达到了65分贝,超出规定的60分贝,便立刻要求工厂整改。三天后再检测时,噪声已经下降到了55分贝,居民们都非常高兴。但工作人员并不满意,他们发现工厂的背景噪声超出了常理范围,再一检查才发现,原来附近还有一个通风设备损坏,一个星期的改造修复后,工厂的噪声已经基本不会影响居民生活了。 王科长告诉志愿者,今年的“夏令热线”开通以来,投诉的主要热点集中在噪声、油烟气、废气等方面,日均来电200个,高峰时候的来电则达300多个,在处理接到的2702件来电的同时,热线还处理了来自联网其他热线的投诉401件,“热线的处理率、答复率都达到了100%”。 但热线也碰到了“新办法解决不了老问题”的情况。餐饮业油烟气就是很突出的一例,大部分被投诉油烟气扰民都是2003年以前审批开业的饭店,没法用新的条例进行处理。市民受苦,环保工作人员也为难,只能通过限制其营业时间和督促安装油烟净化器来减少扰民的状况,同时他们也会和工商、公安部门协同进行区一级的联合行动,但根本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有效的管理条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