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料理的形式主义 公输于兰 王震坤 |
|
面对眼前盛着食物形状各异的饭盒,不禁想起一个日本人所写的俳句:“欧洲人的宴会,每一个盘子与碟子,都是圆的。” 最近去日本,发现在吃的方面,日本人对形式的追求远甚于内容。漆器、陶瓷这些在中国只有特殊的场合才被人在意的东西,在一顿稍稍正式的日本餐中,总会超越食物,喧宾夺主。樱花图案方形点心漆盒,自然木纹圆盖饭碗,竹节岩烧茶水杯,鱼形粗釉酱菜碟,加冰生鱼片小方瓷盘,透明玻璃冷面碗,陶制烧肉小暖锅,搁烤鱼的竹网垫,木漆筷,银匙勺,细瓷烧酒杯。不要以为这些东西能洋洋洒洒摆一大桌,其实只是归拢在一个尺方托盘里,每个容器中的食料都是一小块(或“筷”),仅够一人享用,成年人只能七分饱。真是“一切都是迷你,一切都是异形,一如这众岛聚成,崎岖多湾之国的地形。” 相对于食器之复杂,装在里面的食物显得单纯,百味趋同,归结起就是“酱”、“甜”、“香”。生鱼片和饭团一个味,都是芥末酱油的底,蔬菜汤往往是酱汤;肉非烤即煮,也脱不了酱色,烤肉酸甜酱,煮肉味增酱,烤鱼的做法跟烤肉属于一个系列,只因食材不同,才显得略有不同。日式点心看上去就像孩子的橡皮泥手工作业,色彩艳丽,刻意造型,有人形,也有小鸡形,吃到嘴里个个甜到起腻。“香”主要是芝麻的干香,鱼、肉、虾、海带、紫菜,所有可以吃的都可以跟芝麻一起烘焙成松脆的细料,用来拌饭、拌烤肉。 跟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相比,日本料理之简朴几近清淡,淡到聊胜于无。平凡无奇的食料由形状材质各异的容器盛着,让你看,让你摸,让你想,吃到肚子里的就好像不仅仅是食物了。至少,我已经知道,“日本人的宴会,每一个盘子和碟子,都不是一样的。”是否清淡到生出诗意或禅意呢?还是要看吃的目的。倘若逛秋叶原时饿了,买碗面吃,虽然面上盖的蛋和菜铺得像一艘帆船,也只能算果腹。但夏夜,举家席地坐在横滨公园看焰火,就着煮毛豆喝啤酒,或者春末,吃着自制茶点,在上野倾听樱花落下,就会有那么一点川端、夏目或村上的意思。据说,日本的节日多,所以这样的时候也还不少呢。 文 / 公输于兰 图 王震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