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阳光特奥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广告
 第B1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1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5版:求职· 留学扫描
 第B26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7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28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02版: 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魏文伯同志的一首诗

邱根发


  1981年秋我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市委招待处下属的西郊宾馆做接待服务工作。

  当时魏文伯同志还在司法部长的职位上,由于小中风后精力欠佳,就来上海治疗和休养,天气晴好的时候,常在马秘书的陪同下来我们宾馆花园里散步。他个子高大,戴着眼镜,穿着很朴素,常常是一身旧的灰布中山装,脚上一双黑布鞋,拄着拐棍来到200号小楼(现为4号楼)稍事休息后,就到花园里散步,晒太阳。差不多个把小时以后,再回到200号休息。

  我那时正是200号的管理员。与魏老近距离相对时,我看到的是一位非常亲切和蔼的老人,除了那智慧而有涵养的眼光,跟普通老年人没有什么两样。以前我从读过的革命回忆录中知道,魏老参加过南昌起义,20岁就当上地方青年团书记,还是抗战中第一个民主政权的县长,所以很想问一些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但是当时我们的接待工作是有纪律的,不可以主动跟客人和首长交谈,除非他们主动问你。

  几次之后,魏老跟我熟悉了,除了问我一些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琐事,还问我平时读什么书。我把喜欢读的书向他—一汇报,并且告诉他,我读过一些关于他的小故事。

  “是吗?”魏老感到有些意外,于是他的话匣子也打开了,讲述了他在战争年代的一些经历。有时怕我听不明白,还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了一些。他见我听得很认真,后来讲得内容就更多了,从唐宋八大家聊到“四人帮”的垮台。

  1982年5月初的一天上午,魏老再次来到200号。他老人家精神很好,一路上看到花园里浓荫处处,鲜花竞开,进入200号后眼前又是小桥流水,生机盎然,顿时诗兴勃发。他叫我拿纸笔来,说要写一首诗送给我。我赶紧把纸笔递给他,他接过来挥笔即书:

  滴滴潺声细水流,

  竹桥过渡东西游。

  四周花朵畸相立,

  后继有人不用愁。

  我接过来仔细回味,觉得非常亲切,写的就是我们200号楼客厅里的景色嘛!这是我所看到的唯一一首关于200号景物的诗。我正琢磨着诗的内容,魏老指着诗向我解释道:“这前三句是写景的。最后一句是抒情。这第三句有过渡的意思,既是写景,也带有一些抒情,因为‘四周花朵’可以理解为双重含意。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经他这样一点拨,我明白了,“花朵”是写实,也是比喻。“后继有人”是实指,这样来理解,就觉得整首诗浑然一体了。我问:“是不是指革命事业后继有人?”魏老点了点头,带着浓重的湖北口音说道:“今年中央精简人员,老的退下来,换年轻的上去。但是不少人对年轻的接班人不放心,我觉得这是不必要的,所以说:‘后继有人不用愁’。”

  过了几天(5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任免国务院和部委的领导人名单见报了。这天上午,魏老又到花园来散步了。他依旧穿着那身衣服,不同的是刚修过脸,显得比往日有精神了,刚坐下,就对我说:“我离开了司法部长的岗位,你知道吗?”脸上带着笑意,神情非常轻松,好像完成了一件重大的历史使命。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