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怪的饭店 吴非 |
我们中国“民以食为天”,因而中国饭馆总数,不用统计或是打听,稳居世界第一。在许多城市,还特别建立了“美食城”、“美食一条街”,这就实现了人民公社社员在1958年的幻想:整碗的猪肉随便吃,花生米整把往嘴里塞,大碗盛干饭,可以随便添,放开肚皮吃……以中国富裕的程度,至少,如在我们南京,不会让一个人饿肚子的。不就是想吃点肉吗,盛吧,大碗地盛,信不信,南京饭馆每天倒掉的泔水里,至少有一百头猪的肉!记者们与其端着照相机跟在明星后面盯梢,等着拍她们打香喷嚏,等着拍他们惹花拈草,何不做做类似的有增国光的统计呢? 随着竞争的激烈,中国人在建设食文化方面有了创新意识。在一个保守传统的社会,人们难得的革新意识首先会反映在吃喝上面。请想,什么都下了肚子,吃腻了,吃厌了,又不能不吃,这就必须挖空心思。而在商家,不但要做给别人吃,还得要让别人都到他这儿来吃,改革开放的意识就特别地强烈。我们南京人口味杂,每一两年都会兴一件吃法,天南海北,什么都引入,有的街面上饭店不断地改头换面,今天图们烧烤,明天重庆烧鸡公,只要能赚钱,一年易帜两三回也并非是什么怪事。 经营的手段日见丰富。前些年饮食界搭错车,有些老板文化过低,动辄弄什么“公社大食堂”、“文革饭店”和“红卫酒家”,非要拿饿肚子时代的痛苦记忆来恶搞。想起那些年代可怕的事,一个心态正常的人必定食而不得下咽。你如让穿着绿军装套着红袖章的人端饭给我吃,我脑海里就会浮出那些人挥舞铜头皮带的丑样子,怎能咽得下饭呢? 但是这两年风头又变了。我在成都,看到一溜光头汉子,足有十五六个,穿着对襟的红黑唐装,间隔三米,当街站成一排,举手吆喝,如南霸天的家丁。我不由得头脑一晕,惊恐地想到是不是已经复辟了,或是他们马上准备去砸哪一家呢?识者告诉我,这是新开张的饭店,雇了一帮子人在街上拉客呢。 在南方某市,有东道主请饭,说到“×号公馆”去吃。到了地方,只见灯光暗处,有一黑楼,保安的影子忽然出现在前面,引导把车停好。进了公馆,借廊上壁灯,可以看到每间房上的号码,和古色古香的铜把手。冷寂无人,森森然只听见我们的脚步声,穿着黑中山装的侍者恭立在幽暗的洗手间门口……给我的感觉,很像旧电影中的特务机关。饭店怎么搞成了这副怪模样?主人说,你的感觉是对的,他们要的就是这个“民国味儿”。 人的脑筋怎么全动在这些地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