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过“馄饨鸭” 沈寂 |
上世纪30年代初,我只是个七八岁的孩童。大舅父常带我去戏馆看戏,去饭店吃饭。有一次,他请我们全家到共舞台看尚小云的全部《玉堂春》。六点钟不到,我们先到共舞台对面一家招牌为“杭州饭庄”的大饭店吃饭。 我记忆中这家饭店面朝爱多亚路(即今延安中路),三开间,两层楼。和我们平时去吃喝的老正兴、状元楼这些老式饭店不同,又与新礼查、大西洋和晋隆等西菜社两样。门面没有红漆雕柱的装饰,而是在大门口摆着一块大招牌,上写“杭州饭庄”四个大字,门墙上有各种形状的窗框,显得清雅不俗,仿佛是杭州西湖旁的茶坐。大舅父是常客,站在门口的堂侍(穿一身白色制服)客气地迎接我们上楼。楼上有房间,布置不俗,一张圆桌上罩洁白台布。杯筷汤匙摆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字画,安安静静,清清爽爽,闻不到老饭店那种油气,也听不到吃客的笑闹声。 我们喝了半盅龙井茶,“堂倌”上菜。先是冷盆:鸭掌、鸭舌、鸭翅膀,还有“鸭屁股”,都是双份。我们见大舅父和大表哥吃“鸭臊臭”的鸭屁股下酒时,都忍不住要笑。除冷盆外,又送上来两大盆鸭肉,鲜美可口,还有两盆炒肫肝,其味无穷。最后,一个堂倌手托杭州特制的黑漆木盘,另一个堂倌手托盘里一个大汤盅(直径一尺半,盅围三寸高),双手搬上桌子。掀开盅盖,即时冒出鸭肉独特的香味。盅里一只全鸭(事实上只留着鸭皮和贴骨鸭肉),我们常称它为“鸭壳子”,据说鸭骨头里熬出来的汤,非但好吃而且进补。更令我高兴的是大汤盅里除了鸭子外,四面还浮起二十多只虾肉馄饨(吃了可以再加)。餐桌两角有两只大汤匙,堂倌在每位客人前放一只小饭碗,从汤盅里舀出两只虾肉馄饨,分到各人饭碗里,吃了再加两只。我最喜欢吃馄饨,也爱吃虾,加上鲜美的鸭汤,吃得津津有味。大舅父告诉我这是杭州饭庄的特色菜:“馄饨鸭”,只此一家,别的饭店吃不到。我也终于吃到了我一生中认为最好吃的美食。 我吃了四只馄饨,已经饱了。表哥他们还要吃鸭面,把鸭腿上的肉切成桃子形,盖在面上,如果不够,要堂倌再加一个“桃子”(即鸭腿肉),是双又鸭腿面。 我去杭州饭庄吃过两次“馄饨鸭”,既新奇浇好吃,始终记得。我长大后,大舅父离开上海,我就很少到共舞台看戏,也不再去“杭州饭庄”,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停业关门。距今已经十多年了,当年的事记不清楚难免有错。我问过同龄的朋友,他们都说不知道。今天我写此文,一是回忆,一是向高龄的老读者征询;如果记得杭州饭庄,吃过“馄饨鸭”的,请不吝赐教改正,谢谢。 (作者为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