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娱乐的雕塑 冯雁军 |
前几天去九江旅游,坐在大巴上看到这样一幕:街心公园的大草坪中央,矗立着一尊足有两层楼高的红色雕塑,是一个呈三角形的抽象造型,而高约两米的基础上,大部分油漆已被磨得干干净净,远远看去有点惨不忍睹。我正在纳闷,美丽的城雕怎么会成这样?却见一群孩子在上面翻上翻下玩得正欢,原来油漆就是这样被孩子们的身体磨光的。 由此想到家乡盐城的迎宾公园里的那些雕塑。公园里最引人瞩目是那些洁白如玉的动物雕塑,开园不久,它就成了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天堂。然而,好景不长,那些原本洁白如玉的老虎、狮子、白鹿等,都成了脏兮兮的丑小鸭。于是,园林部门不得不给这些雕塑重新油漆一番,并用高高的木栅栏围起来,以防止孩子们进入。 上海也有类似的情况。多伦路,这条全国著名的文化名人街,瞿秋白、鲁迅、丁玲、沈雁冰、冰心、郭沫若等近代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生活过。前几年在沿街的绿化带里设置了一些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可是,一段时间以后,雕塑就缺胳膊少腿了,媒体为此呼吁全社会提升城市文明。 写到这里,我倒想到了美国街头的那些雕塑。在巴特里公园城市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对面的一个角落,整齐摆放着圆桌椅,而在另一个角落则不规则地放着方靠背椅。两种东西均用花岗石制成,没有任何人工雕饰,成为路人休憩的设施。事实上,这些桌椅又是与城市环境密切相关的优秀艺术品——作品整体追求的是实用性。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里有一个直径约为6米长的钮扣,钮扣对折,涂成白色,被作者巧妙地安排在绿树掩映的老式砖木学校的楼房之间,孩子们可在雕塑作品的扣眼上玩捉迷藏的游戏。作品展现出亲和的魔力。 不难看出,美国的这些城雕作品已完美地融入城市环境之中,展示出实用性、亲和性、趣味性、创造性和协调性。使得凝固的城雕自然和谐地实现了与人的对话和交流。 现代城雕是城市文化和环境艺术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城雕作品,应该对我们有所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