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网络安全买单 洁蕙 |
◆ 洁蕙 今年8月21日,“熊猫烧香”病毒制造者李俊、王磊、张顺、雷磊4人,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移送浙江仙桃市法院起诉。 “熊猫烧香”病毒,在2006年冬天曾在中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数百万台电脑被该病毒破坏而瘫痪。该病毒能将所感染的程序文件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等功能,病毒制作者以自己出售和他人代售方式,在网络上将该病毒销售给120余人,非法获利10余万元。更严重的是,“熊猫烧香”病毒一经面世就迅速出现数百个变种,不断侵入个人电脑,感染门户网站,对互联网用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被列为2006年度十大电脑病毒之首,李俊也被称为“毒王”。 因为感染“熊猫烧香”病毒的个人用户达几百万,受害企业上千家。如此严重的后果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在公安部统一部署和督办下,制造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于2007年2月2日告破,李俊等4人被逮捕。 制造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虽然已经破获,但是,此案蕴涵着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首先,为什么“熊猫烧香”病毒开始传播时并没有引起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一直要到出现几百万台电脑瘫痪、上千家企业受影响的严重后果才引起重视?据报道,李俊从2003年起,先后编写过“武汉男生”病毒、“武汉男生2005”病毒及“QQ尾巴”病毒,直至“熊猫烧香”案发才查出旧账。如果4年前李俊在网络上的所作所为就受到监控,又何来“熊猫烧香”病毒大肆为虐? 其次,互联网既是“信息高速公路”,同时又是政府、企业、个人的办公、交流和商业交易平台,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网络安全运行应该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共职能。但是,为什么现在最关注网络病毒的是杀毒软件的制造商?网民为了电脑安全运行,必须不断地购买杀毒软件,不断升级换代。以致有人猜测,网上那么多病毒,会不会是某些杀毒软件企业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然这纯属猜测。但是,如果网上“缉毒”“杀毒”这一社会公共职能由某个职能部门来承担,一发现病毒就予以杀灭和监控,“黑客”们就不会有恃无恐了,网络安全系数一定会大大提高,网民也无需花那么多钱购买杀毒软件了。 最后,网民应当认识到,现在的“黑客”已经不满足于破坏欲和虚荣心的自我实现了,而是形成一个网络病毒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牟利方式是分工明确的紧密型合作团伙,有人制毒,有人传毒,有人卖毒,有人买毒。案犯王磊被捕时说,这是个比房地产来钱还快的暴利产业,他贩卖“熊猫烧香”病毒不足一个月,赚的钱已购买了一辆吉普车。所以,在目前各大网络服务商出于成本核算考虑,没有提供应有的数据保留等服务时,广大网民要提高警惕,具备防范意识,对网上交易、网上银行的管理密码要尽可能设置得复杂些,对虚拟财产的保护要更重视些,对系统软件要经常打补丁进行维护,使自己的电脑能够经得起病毒攻击。同时,热切期待政府有关部门和网络服务商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网络安全运行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