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光荣册
 第B17版:中秋特刊
 第B18版:中秋特刊
 第B19版:中秋特刊
 第B20版:中秋特刊
 第B22版:中秋特刊
 第B23版:中秋特刊
 第B24版:中秋特刊
    
2007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米兰,像敬爱的老师

刘向东


  又是一个教师节,家住大场镇祁连二村的退休老师陈锦秀家里,响起了亲切动人的歌声:“老师窗前有一棵米兰,小小的黄花朴素又平凡,她不是为了争春才开花,而是默默地把芳香洒满人的心田。啊!米兰,啊!米兰,像我们敬爱的老师……”

  歌唱者是陈老师退休后接收的一位特殊学生。她特地赶在教师节之前录制了这首歌,连同一盆芬芳四溢的米兰花一起献给了老师。她叫惠兰,名字很美,可她曾经却是一个吸毒人员。

  那年,因父母离异,觉得未来的美好梦想编织不成的她,一下子变得恍惚起来。正当她漂泊迷惘之时,一个与她有过山盟海誓的“兄长”骗取了她的芳心。尤为卑劣的是,当他得知惠兰已有身孕却准备抛弃她的时候,还把她拉进了吸毒的魔窟。俗话说“虎毒不食子”。然而为了买毒品,她竟把儿子给卖了。卖掉孩子的当天夜里,过足了毒瘾的她躺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无法入眠,只觉得满屋子都是儿子的眼睛,她撕心裂肺地呼喊着儿子……陈锦秀老师从居委会听说了惠兰的不幸后,再三向社区戒毒工作站提出要担任戒毒志愿者。于是,陈老师便有了这个特殊学生。

  在家访帮教中,陈老师曾多次被惠兰拒之门外。一些朋友对她冷言冷语,说她“多管闲事”,家人有时对她也不理解。然而,陈老师没有丝毫灰心,她坚信只要锲而不舍,用心去做总会有结果的。有天晚上,陈老师发现惠兰正发着高烧,便迅即和社工站的吴东明老师一起送她去医院,并掏钱为她挂号配药。一连几天陈老师以慈母般的爱心呵护着“受伤的学生”。当惠兰有所感动并开始与陈老师沟通时,陈老师便趁热打铁,认她为“干女儿”。从此,坚持每天上门探望,还购买了许多有关戒毒和人生理想等方面的书籍,鼓励她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最让惠兰刻骨铭心的一件事,发生在去年元旦前夕。这天下午,她突然感到浑身犹如千万只蚂蚁在啃咬,难以忍受的毒瘾使她发疯似地撕扯着头发。无奈之中,她竟想到只有一死了之。正当她四处寻找尖刀时,陈老师突然出现在她面前,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就这样,陈老师搂着她,抚摸着她,共同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翌日早晨,陈老师见她已经迷迷糊糊入睡,上街买回了许多年货。惠兰醒来之后看到的是坐在床边和蔼地端详着自己、有点憔悴的陈老师和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此时此刻,她那颗僵冷的心终于被春天般的温暖融化了。惠兰暗暗发誓:一定要戒掉毒瘾,再堕落下去可真对不起陈老师的一番苦心了……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陈老师的关爱和帮教下,惠兰终于摆脱了毒魔,还积极参加社区“禁毒巡讲团”等公益活动,以现身说法警示人们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更值得欣慰的是,教师节前夕,枯木逢春的惠兰不仅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而且还找到了一个如意郎君。她把亲手培植的米兰和自己唱录的歌曲献给了赋予她第二次生命的陈老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