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双流专刊·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 广 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广告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4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5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6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专题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 广 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汉户部巷
一碗热干面的温暖
蔡久饭


  文 / 蔡久饭

  武汉是个尤其平民尤其世俗的城市,所以它的吃食都简朴随意,所费不巨。豆皮、鸭脖颈、热干面,是武汉市小吃界的三大金刚,而且都大有来头:豆皮是毛主席钦点过的;鸭脖颈发源于精武路,后来随着池莉的小说传遍全国;但最大牌、最亲切、最令武汉人觉得不能替代的,还得是热干面。

  户部巷是武汉人“过早”(吃早饭)的地方,小小的巷子聚集着上百家以经营早点为主的店面,有的已历经数代。只是简朴得可以,卫生条件也令人担忧,但这里的热干面却统一比外面要贵五毛,而且每天早上吃客如云。若是错过了早餐时间,那家很大牌的“石记热干面”老板就对你两手一摊:“卖完啦!明日请早。”

  热干面跟北方的炸酱面有些相似,但是味道香浓得多,它是武汉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面食,武汉人发自内心地爱吃这玩艺儿。我同一个武汉司机聊起时,她认为热干面要好吃,精髓在于作为“浇头”的芝麻酱。“现在的热干面没有从前好吃啦,有些店往芝麻酱里兑水掺假……”除了一定要浇芝麻酱之外,热干面的面条也不是普通的面条,一定要是那种加过碱的面,微微有点发黄,吃起来很是筋斗。外地人初来乍到,不一定能吃得惯,但武汉人吃得可欢啦,一碗面条上来,他们还会往里洒一点醋和辣椒酱,为的是让面条稍微带一点水分,吃起来更为爽口。

  在武汉,吃热干面的地方是很多的,从前最有名的是蔡林记,它的特点是花样新品种多。还有放牛肉的热干面,但如今已沦落为老通城、四季美那样的地方,去吃只是吃个名气,口味上,它已不如“李包”、“李记”、“石记”之流的坊间名店了。事实上,武汉人也大多喜欢普通原味的热干面,简简单单的纯朴之味,更容易让人长久记住。

  户部巷的热干面每碗卖两块钱,仍能维持比较不错的水准。面条筋道有嚼头,作为配料的芝麻酱、蒜汁、酱油、胡椒、味精、萝卜干丁、榨菜丁等一样不少你。“石记”之类的坊间名店往往还拥有秘而不宣的配方,那就越传越玄乎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