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研人员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远洋船舶电站首次“中国造” 马亚宁 |
本报讯 (记者 马亚宁)股市上船舶板块涨势良好,中国两大造船企业的订单已排到2010年。可我国船舶设备自配套率仅有40%,船舶制造产量高但技术不强。昨天,记者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04研究所获悉,第一套国产船舶电站系统在上海研制成功。这是我国整套船舶系统技术上的首次突破。 国产电站技术一流 2005年,国家发改委将“船舶电站成套设备”列为重大专项。中船重工工程技术人员开发出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站监控系统,整合各机械组件,突破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制造出首台国产船舶电站。其发电功率560千瓦,将装载于7万-11万吨级远洋油轮,使用年限和油耗比率与国外产品不相上下。而且,它采用硬件模块化、软件参数化和接口标准化设计,完全符合国际规范要求。 带动系统开发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的制造订单已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我国多制造船壳、船零件,不擅长开发船舶设备系统,无法让分散的船零件“聪明”起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产业处处长余益锐分析指出,国产船舶电站成功问世,改变了传统的船舶配套设备研发模式,必将带动我国船舶设备的系统开发能力。接下来,上海科研人员还将开发船桥系统,让远洋轮船“指挥舱”也能刻有“中国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