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上海地产
 第A26版:投资理财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深度报道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9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越来越为人瞩目的极端气候事件上,气象部门还面临多重的考验和挑战。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
我国暴雨预报准确率为19%

董伟


  中国青年报 昨天,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和网友就气象减灾等问题进行在线交流。他说,尽管天气预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预报极端天气事件仍然是一个难题。他特别提到,目前我国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只有19%,这个数字在美国也不过22%。

  郑国光说,随着我国装备世界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气象部门不仅能够测量云雨的强度,也可以观测大气中云雨气流场,这大大增强了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目前,我国1到3天的天气预报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24小时的晴雨预报准确率也达到了83%的高点。

  不过,郑国光说,在越来越为人瞩目的极端气候事件上,气象部门还面临多重的考验和挑战。首先是,极端气候事件本身在统计学上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大气又是处于混沌状态,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过程。

  “数学上讲有无数个解,不是唯一的解,这就表明了人类对大气未来的预测,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他说,正因为如此,气象部门的工作是提供最有可能的天气发展方向。

  另外,对于极端气候事件,气象部门尽管不能提前一两天准确预报,但是利用现有的探测设备,可以提前几个小时或者几十分钟发出警报。然而,怎么样把这种信息尽快传递给老百姓却成了问题。郑国光说,气象部门正在和信息产业部等合作,在传统的电视、广播、显示屏以及手机短信之外,建立一个新一代的卫星广播系统。该系统的任务是在第一时间将气象信息发送到老百姓手里,使这种信息能够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      (董伟)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