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琢“管理”之玉 ——读郑祖康《管理管理学院》 宓正明 |
如何来管理“管理学院”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因为管理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也离不开学校的大环境。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郑祖康教授撰写的《管理管理学院》,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郑祖康原是复旦大学副校长,他在著述此书之时,尚在管理学院院长的任上。原想等退休下来,慢慢地品味和反省,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会好一些,但他后来觉得,如果真的退下来,看问题的角度又会不一样,一定会有一些“马后炮”、“风凉话”之类的看法,甚至会站在局外人的立场来评点或指责,倒不如趁自己还在职位上的时候,把这些管理管理学院的感受写下来,体现出“有啥写啥”的真实了。 郑祖康在书中呼吁:“留住人才是院长的职责,要让教师看到学院发展的将来,要让教师明白在你的领导下,他个人的事业也会达到光辉的顶点。” “在待遇方面……我院的许多教师获外国博士学位,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比利时等。我们给多少呢?虽然远不如国外待遇,但一定的基数还是要给的,以便教师们安心工作。总之,敬其才、听其言、融其情、升其薪、留其人。” 他又说:“人才,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缺陷。有个人方面的,包括心理、生理的……其实,整个管理学院的管理也一样,你好比把一些带有小毛病的零件,组装成一台优秀的机器,这就是院长的水平。” 郑祖康认为:“作为一所著名管理学院,会有许多国内、国外的学校与企业找上门来合作,会有许多盈利的机会,甚至是名利双收的机会。作为院长最好先考虑一下这些机会与自己的目标的关系,也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不要一味做加法。”他说:“我并不反对扩张和赚钱,只是反对盲目地、不适当地扩张和赚钱。在决策时,院长最好想一想:这种扩张对学院有什么好处呢?会不会拖累你呢?” 笔者以为,郑祖康的这部集子所收的都属精悍的短文,原本很严肃的学术话题经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写来十分生动诙谐,偶尔还引上一段“空城计”之类的京剧唱段,真是读来颇有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