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性看待“理性购房”

晏秋秋


  长假期间,朋友去了一趟“假日楼市”,心情十分郁闷。去年能买二室二厅的钱,今年同一楼盘只能买一室一厅。至今与父母蜗居一室的他,后悔没能早些“下手”。

  这个朋友的遭遇,在上海老百姓中,颇为典型。专家们强调的“理性购房”,并不就等于“不买房”。确实有自住需求的,该买房却不买,也是一种不理性。

  有人要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是接二连三吗?自然,这些都是楼市的“利空”。但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的是稳定房价。现阶段,中国一些地方的房价上涨过快,透支未来发展,当然要打压。已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比如最新的“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政策,目的是鼓励自住消费、遏制投机。这些调控政策,与楼市中自住消费的“刚性需求”,不会产生很大冲突。确实需要买房的老百姓,相反能从诸项调控政策中获利。

  遏制投机后,房价是否肯定大幅度下降呢?这也是见仁见智。当前房价上涨,除了供求关系外,还受到地价飙升的影响。像杨浦区一些地方,地价短短几年涨了3倍。地价上去了,楼板价就高,再加上建筑成本等,房价自然要升。面对这种状况,该买而不买,一味持币待购,自然容易“受伤”。

  再退一步说,如果只有一套房自住,那么房价再涨,也不过是“账面富贵”。很多人本身无房可住,首要问题是解决住房,而不是去考虑买房后“套牢、踏空”的因素。患得患失,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手中货币又贬值,也是得不偿失。

  当然,“该出手就出手”,不是“理性购房”的全部。关键是要量力而行,不要去做不切实际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只有100万元的承担能力,就不要去买250万元的房子。3口之家住90平方米足够了,就不要想着复式、别墅。从长远来看,楼市总归是有涨有跌,激情是暂时的,理性才是长久的。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