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上海地产
 第A26版:上海地产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上海地产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 · 运动特刊
 第B14版:汽车 · 运动特刊
 第B15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新法实解
 第B2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A27版: 上海地产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山之石
日本两市暴涨终致崩溃

龚玺


  从历史上观察,大多时候股市和楼市存在“跷跷板”效应:即股市涨时楼市跌,楼市牛时股市熊,比如中国2001-2005年楼市繁荣时,正值股市低靡不振。其原因在于,有限的资金在一定时间内会集聚于一个投资市场,相较而言,另外一个市场显得冷清。从投资者的心理分析,一般人都有从众心理,很容易形成“羊群效应”,越来是这样,越是形成火者更火,冷者会愈冷。但在特殊历史时期,股市和楼市也会同进退,比如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时两市皆崩;再如1985年之后,日本股市和楼市的资产价格同步飙升。 

  1985年9月22日,美、日等五国签署了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后日元币值不断上升,无异于给国际资本投资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一个稳赚不赔的理由:即使投资的资产日元价格没有升值,也可以通过汇率变动获得5%以上的收益。而实际上日本国内由于低利率政策刺激了股市和房市价格的快速上涨,因此国际资本投资日本股市和房市可以获得双重收益——资产价格的升值和日元的升值。在双重收益的刺激下,国际资本进入日本大量从事于股市和房市的投机,刺激泡沫进一步膨胀。

  自1985年至1990年间,日本企业单单从股市便募集到185兆日元,股市犹如免费的融资管道。1980年代下半期,日本政府所释出的日本电信电话会社的股票,其市盈率高达250倍。而且,日本企业普遍相互持股,这既是泡沫经济火上加油的帮凶,又是泡沫经济破灭下的最大受害者。 

  日本土地价格暴涨也始自1985年, 到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之前夕,日本房地产总值为2000兆日元,约等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倍,为美国全国房地产的四倍(以土地面积而言,美国是日本的25倍强)。当时,日本只要将东京都会区卖掉,就足以把整个美国买下来。

  据统计,“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日本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日本国民的真实生活水平要比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低很多。

  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意识到土地价格严重脱离实际价值,经济中的泡沫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便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然而为时已晚,紧缩政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累积的泡沫已经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害,股价和地价短期内下跌50%左右,银行形成大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十几年的衰退期。

  (龚玺 综合整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