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坐堂行医”造福全民 徐经胜 |
□ 徐经胜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鲜明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这无疑给医改指明了方向,许多悬而未决的争论,也由此一锤定音。 与此号召相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卫生部办公厅近日下发了《关于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石家庄等9个城市的药品零售企业试设“中医坐堂”。广东省也开始医药分开,设门诊药房,满足医疗多样化需求。“坐堂行医”合法化,“药店+诊所”模式或将盛行。 “坐堂行医”的模式,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广大百姓的欢迎。简,模式简单,投资小,易于在全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建立;便,方便群众,因为其星罗棋布,最大限度地分流了患者,使得患者不用排队看病取药,省时省力;验,治疗效果好,中医治病,以其独有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常常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疑难杂症的治疗;廉,价格便宜,因为中医坐堂投资小,雇员少,药品进购渠道直接,部分药材还可以自种自采,自制自用。 开设“坐堂行医”虽可以发挥药店点多面广的优势,但“坐堂行医”也亟需规范。我们不能忘记当初是因为缺乏管理而被禁掉的,政府有力监管很重要。先是要将进入的“门槛”设定好,诸如药店面积、药品质量、管理水平、行医医生的执业资格,以及医生处方等都要设定好标准和管理要求。进入“门槛”后,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做好监管和协调分工,不能让其发展成为“不管地带”,也不能成为“多头管理”,反而给一些不法的企业和个体游医钻了空子,将一件利民的好事变成了坏事。当然也要倡导企业、药店的自律精神。希望“坐堂行医”这样的好事,在9个城市试点后,尽快地在全国普及开来,造福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