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飞舞写紫藤 德 民 |
紫藤亦称“朱藤”或“藤萝”,春季开花,蝶形花冠,蓝紫色彩,花期较长,其花、茎皮可药用,能解毒止泻,茎皮坚韧也可织物;花还可提取芳香油,可谓全身是宝。历来受到人们喜欢和欣赏。 以紫藤入画,近、现代画家中有两位堪称高手,前为吴昌硕,后是齐白石,同样书道笔法,写意风格,但各有特色,烂漫多姿,均成立宗开派之尊。其中缶老还留下了绝妙的题画诗句“花垂明珠滴香露,叶张翠盖团春风”。 当代画家能画紫藤的不少,但能画出气势与趣味来的不多,海上新水墨代表画家杨正新先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前不久,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杨先生个展上,整幅宽约1.5米,长近8米的紫藤新作“紫气东来”线条纵横劲健,色彩鲜明热烈,画面气势夺人,生机勃勃,意趣横生,吸引了众多观赏者的眼球,连上海美术馆馆长、老画家方增先先生也大加赞赏:“你找到了传统笔墨线条和西画色彩的结合点。”对此,杨先生动情地说:“那得感谢我们的老院长程十发先生,是他让我和紫藤结上了缘呵。”于是,他道出了第一次画紫藤的情景。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春节前夕,画院应邀到闵行去参加联谊会,活动结束离吃饭还有两个小时,程院长就叫上他一同去闵行紫藤园观赏,时值初春,紫藤才露花蕾,但程院长要他好好观察,回去需交作业。在当年画院举办的迎春画展上,两位都以紫藤作品展出,程院长边看边说道:“画得不错呵,比我那幅要画得好。”前辈的赞扬和鼓励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从此,无论是采风写生还是出访交流,他都要寻探紫藤的芳踪,如苏州拙政园文徵明栽的紫藤,日本京都的千年紫藤等等统统被他收进了写生本。 春来秋往,锲而不舍十余载,他坚持苦练书法,又用左手替代右手,游走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换来的是水墨意象,出新,出奇,出彩!再看现在杨先生笔下的紫藤,感觉到他已崇尚印象的瞬间交替和变幻,追求比较自由的色调对比,布局大气,注意画面错综回应,落笔一如狂草,八面出锋,奔腾飞舞,势若飞动,气足若酣,渗透着书法金石的功力,有诗的激情,音乐的旋律。紫藤的藤蔓和花冠已化为线条与色彩,结合得如此和谐,犹如和声般美妙,动人心魄。如同聆听法国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的《春天》组曲,节奏变化无穷的旋律同画面的复杂线条相对应,画家喜爱色调的对比和明暗变化一样,有时闪耀着明朗愉快的色泽,有时洋溢着变化无定的光辉,是用高超的印象主义表现手法来讴歌大自然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