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嫦娥一号”奔月直击
 第A07版:“嫦娥一号”奔月直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要闻
 第A26版:要 闻
 第A27版:要 闻
 第A28版:要闻
 第A29版:要 闻
 第A30版:特 稿
 第A31版:早间点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上海地产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 广 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上海地产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广告
 第B37版:广告
 第B38版:广告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上海地产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出一朵昙花
恼人的路边摊

公输于兰

  图 / 王震坤

  文 / 公输于兰

  孩子出门上学,总得嘱咐一番,“路上小心!”“读书多用功!”末了不忘一句:勿在外面乱吃东西!这最后叮咛,为时代特色。

  90后出生的孩子,在快餐乐园里学摸爬滚打,在便利收银机前学给零食付账。而所有这些填饱肚子的渠道在他们看来跟父母在家里做的食物没有什么两样,都是模式化、规范化的产物。唯有放学回家遇到的那些路边摊,在他们眼里才与众不同。

  他们叛逆,不必顾忌吃相,手抓、大口啃、边走边吃边跟同学说笑,怎么着都行;不必考虑油脂过量,什么东西都炸得油汪汪、香喷喷,也不需考虑亚硝酸超标,各种调料堆积起来,味道浓得化不开。他们冒险,制作过程跟家中因怕油烟而谨小慎微的厨房操作比起来,油锅吱吱,烟雾腾腾,人头攒动,远看像电影大片,近闻如热辣饭馆。

  如果说饮食是一种文化,那么它一定也有精英与民间之分。那些派系分明的饭店以及体现派系源流的私房菜,甚至包括以饭店和大户人家私房菜为蓝本的家常菜可以算作是精英,路边摊儿则属于民间。它随意创造,顺势而为。一人一地、一时一刻、一季一料,意想不到地产生、流传、变化,它总在风中将香气传播,上班、下班、放学、饭前——在你最想吃的时候被你闻到,激发着你的食欲。所以有关吃的记忆,最生动的往往是从小到大光顾过的路边摊。

  然而,由于文化方面缺乏禁忌,形态上缺乏管理,路边摊的卫生状况恶劣,制作没有标准,原料来源可疑,是疾病滋生和传染的重要途径。所以,对路边摊的态度变得十分矛盾。情感上眷念它,理性上又远离它。即使意志薄弱,自己经不住诱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之亲近。这不,父亲刚刚嘱咐孩子不要在外乱吃东西,自己空腹到医院例行体检完后,发现对面的小马路上有久违了的大饼油条路边摊,顿觉兴奋,一头扎过去。下班回家晚饭桌上,一不小心,还流露出对那副吃到肚子里的大饼油条的留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