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嫦娥一号”奔月直击
 第A07版:“嫦娥一号”奔月直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要闻
 第A26版:要 闻
 第A27版:要 闻
 第A28版:要闻
 第A29版:要 闻
 第A30版:特 稿
 第A31版:早间点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上海地产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 广 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上海地产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广告
 第B37版:广告
 第B38版:广告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上海地产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4.3公斤发动机推着2吨重卫星飞
——上海航天局刘昌国设计师介绍490牛顿发动机
游本凤 胡晓晶


  “如果一切正常,今天傍晚,沪产490牛顿变轨发动机将首次点火实施变轨。正是这台十分关键的主发动机,将在此后的十多天时间里,为‘嫦娥一号’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直到把她推到月球轨道!”——上午,本报记者连线已从西昌赶到北京卫星控制中心的上海航天局490牛顿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刘昌国,听他讲述沪产“金牌发动机”如何助推“嫦娥”奔月路。

  金牌发动机

  像一只手提电喇叭  

  行业俗话:航天飞行,动力先行。失去了动力,飞船和卫星都进不了预定的轨道。安装在“嫦娥一号”上的490牛顿发动机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个双组元液体推进剂卫星变轨发动机。从1994年第一次安装在“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上起,至今13年间,它已在各种卫星上经历过13次成功的发射飞行,是中国航天界里有名的“常胜将军”。

  据介绍,490牛顿发动机外形就像一只手提电喇叭,重量也只有4.3公斤左右,一只手就可以把它提起来。但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电喇叭”,却背负着要在太空中多次成功点火才能把“嫦娥一号”送进预定轨道的重任。

  点火十次

  每一次都必须成功  

  “嫦娥一号”卫星大约有2吨多重,而其自身携带的燃料就达1吨多,这些燃料大约8成将被发动机在奔月路上“吃”掉,只留少量的供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后进行调整姿态用。

  按照探月路上的飞行要求,“嫦娥一号”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共实施9到10次点火,基本上每天一次,490牛顿发动机每一次都必须成功,否则将影响卫星进入月球轨道。最为关键的,是第三飞行段进入月球轨道临界点的时候,为了控制“嫦娥一号”“一往无前”的惯性,必须对卫星进行360度的调整姿态及“刹车”,这“刹车”的动作正要依靠490牛顿发动机产生的反作用力来实施。由于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所以要让月球引力捕获卫星具有相当的难度。如果这次点火不成功,“嫦娥一号”可能会错过进入环月轨道的最好时机,与月球擦肩而过;或者是控制不好飞行速度,撞上月球。

  通讯员 游本凤 本报记者 胡晓晶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