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对双胞胎烈士

汪贤孝


  1940年底,我来到新“江抗”3支队2连当新兵,听到连里的老同志谈起,一连有两个上海人是一对双胞胎,名叫裘亦明和裘继明,他们的相貌言行和爱好都一模一样,我心里产生了好奇,想着什么时候能见见这两位上海同乡。有一天我们在同一个村子宿营。我找到一连驻地,见到一个拿着指挥旗的人就问:“阿拉是上海人,是新从上海来到二连的新兵,想见见你们这里叫裘亦明、裘继明的上海人。”那个人笑了笑说:“我就是裘亦明呀!”于是我把自己家在上海哪里,怎么来当兵的,介绍了一番,他说:“好呀!我们上海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以后多多联系。”说话之间,一个扛着一块门板的军人迎面走过来,我见他和裘亦明面容一模一样,就猜一定是他的兄弟裘继明了,就一起用上海话交谈起来。谈话之间我注意到他们兄弟俩面貌和声调的确一模一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都生有一头乌黑卷曲的头发。我怕离开连队时间太长,就和他们匆匆告别。

  我来到新“江抗”3支队2连当新兵,同志间团结友爱。生活在这个革命大家庭里,很幸福很温暖。我到3支队2连3个月以后,领导见我打仗勇敢,工作努力,积极参加连队的文艺活动,把我调到教导队,作为干部苗子培养。

  这时新“江抗”已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18旅第52团,在1941年7月份,裘亦明升任为第1连指导员。他和连长何彭福一起奋战在丹北、武进一线,担负着紧张残酷的反清乡斗争。裘继明调到第16旅第48团第3连担任指导员。1941年11月26日拂晓,日军出动3000多人和一部分伪军,把驻茅山东麓塘马村的16旅旅部突然包围,裘继明和连长一起指挥部队奋起抗击,保卫了16旅旅部和苏南行政公署机关。在突围战中连长苏信和负伤,指导员裘继明壮烈牺牲。

  我从教导队学习结束后分配到1连当文化教员,1942年秋天,部队在江高宝地区活动,苏信和从后方医院治愈出院后来到我们1连任连长,裘亦明在我们团的学兵队当指导员。有一次全团连以上干部开会,苏信和见到裘亦明,误以为是裘继明,就兴冲冲地扑向裘亦明,欢呼道:“唷!你没有死呀!”裘亦明惊诧不已,经过交谈才弄清原委,苏信和才知道他和裘继明是双胞兄弟。苏信和详细向裘亦明介绍了塘马战斗经过和裘继明牺牲的详细情况。这场悲喜误会,在我们团流传了很久。

  1946年,我们52团到达山东,编为山东军区新四军第1纵第2旅第4团,我在第3营当粮秣员,裘亦明在第3营当教导员,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私下里用上海话交谈,甚至一句口头禅,一个眼神,都感到特别的亲切。我们一起回忆5年前在江南初次会面的情景,也问过他上海的家庭地址。我感觉他比5年前老成持重了许多,战争实践把他磨练成一个优秀的政工干部。有一次我利用空余时间自己动手,缝制了两只枕头套,特意在枕头套的角上,用红绸布缝上一个带有党徽的五角星,把其中的一只亲手送给了裘亦明,他很高兴地接受了我这珍贵的礼物,一直带在身边。

  1946年10月,裘亦明教导员在鲁南保卫战中不幸牺牲,我永远怀念这对双胞胎烈士。

  明日请看《“沙家浜”部队的上海医生》。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