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互认”有利于更多人参与终身学习 陈才 |
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一项创新,上海市正在探索学历与非学历教育间的学分互认,并有望于年底在成教领域率先实现。 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许多市民主动参加外语、计算机乃至各种专业的培训,忙着充电。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学习结束后最多只能获得一张证书,而非相关文凭,即使具备了和正式学校学生相同的能力,在求职简历上“学历”一栏也无法得到体现。学分互认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如一些公共课),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外,还可以使学生(市民)在不同教育形式中,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自主安排教育过程。在校生也可以通过第二、第三专业的学习,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陈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