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上海地产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 · 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食水产品安全风险大
毛蚶上市季节勿动“尝鲜”念头

皇甫萍


  本报讯 (记者 皇甫萍)11月正值秋、冬季交替,不仅早晚温差大,而且适逢毛蚶类水产品上市,本市食监部门提醒市民,对生食水产品要谨慎,这段时间尤其不能食用毛蚶类水产品,谨防甲肝。

  进入秋季,天凉气燥,气候变化无常,一些疾病也会乘虚而入,胃肠病便是其中之一。上海人对日本料理相当青睐,而生鱼片等生食水产品都非常容易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疾病,市民喜欢的醉、炝虾蟹或未经彻底加热的涮锅、烧烤水生动植物亦能感染。若市民食用生的、半生的毛蚶类水产品或无证食品,则易感染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据专家介绍,甲肝病毒在水产品中能存活3个月左右,而在一般环境中,它只能存活1个月。生猛海鲜如蛤类、牡蛎、毛蚶、泥蚶和蟹类,这些生物借滤水进行呼吸,可将水中的各类颗粒物截留在消化腺中,积聚在肝脏中,滤过的甲肝病毒进入海鲜肝脏,可以浓缩5—15倍,长期蓄积于体内,仅用开水冲烫,不能杀死甲肝病毒,所以生食这些海鲜,极易引起甲肝发生。

  食监专家介绍说,每年秋冬毛蚶类水产品上市季节,往往容易成为甲、戊肝的高发期。甲肝病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肝肿大,可伴有黄疸症状。另外,生的或半熟的海鲜本身就存在细菌,大量细菌及细菌毒素进入人体后,有可能引起急性中毒,还有的海鲜含有特别的细菌,不经过高温无法杀灭。以常见的海贝类的肉为例,就含有一种副溶血弧菌,80℃煮一分钟以上才能杀灭,简单煮、涮都不可能彻底灭菌,发病症状以腹泻为主,且潜伏期最长达72小时。

  由于安全风险较大,上海近年来已明确禁止生产和销售毛蚶、泥蚶、魁蚶、炝虾等生食水产品;一旦发现,不仅没收违禁水产品,还将对相关饭店和销售人员进行处罚。此外,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醉虾、醉蟹、咸蟹、醉泥螺等生食水产品实行季节性禁产、禁售。但近两年还是发现有个别饭店和个别农贸市场摊点出售毛蚶等禁售水产品,消费者发现可向食监部门举报。        评论07110610602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